CM-32云豹八轮装甲车(TIFV,Taiwan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为中华民国兵整中心研发的8轮传动装甲车,整体设计是以适合台湾地形需求的前提进行,于2002年完成首辆原型车,但由于钢板品质问题推 迟了量产时间。到2011年起才进行量产,计划于2019年生产全部完成。
发展历史
中华民国陆军在1970年代末期采购数百辆的V-150系列四轮传动装甲车,但主要用途是以侦搜或支援为主,长期以来国军机甲部队都是由履带装甲运兵车占 多数;但台湾在经济起飞后国内道路遍布,且多有水泥或柏油铺装,可在恶劣地形运用的履带装甲车实质效益并不明显,相较之下轮型装甲车在后勤需求要比履带装 甲车要低,因此兵整中心自1990年代起多次试制轮型装甲车学习经验,同时也派人至爱尔兰学习制造轮型装甲车的知识。2001年起,兵整中心在结束六轮传 动CM-31的测试后,以制造CM-31的经验作为基础研发中华民国国军所需要的下一代轮型装甲车。2002年9月,完成编号P0的雏型车。2003年用 于研发测试评估的P1原型车完成。2005年完成的第三辆P3原型车则是为量产作准备(包含验证细部规格、生产流程以及后勤维修体系)。
2006年开始先期量产14辆装配有40毫米榴弹遥控枪塔的装甲运兵车型,2007年底装配完成,并于十军团所属的嘉义机械化步兵200旅成立实验编装 连,以验证新准则是否适用。2006年云豹甲车量产计划以“迅驰专案”代号编列预算,预定以9年的时间编列570亿新台币采购638辆云豹甲车。2007 年10月10日,预量产型1号车与2号车于中华民国96年国庆国防表演展出。
2011年7月29日,陆军云豹甲车首批接装23辆,并且首度公开射击。12月29日,陆军机械化步兵第200旅[5]接收首批国造云豹八轮甲车。
争议
装甲
2008年6月4日,中国国民党立委林郁方于立法院质询指出云豹预量产车编号“军9-46004”(二号预量产车)与“军9-46008”(六号预量产 车)出现严重的底盘裂痕问题,并指出14辆预量产型云豹中已经有4辆发生此瑕疵;联勤同日晚间发公关函证实此裂痕为底盘传动装置防护盖出现裂痕,目前正暂 停后续量产计划进行调查。
2010年3月15日,国防部表示云豹的生产技术问题兵整中心与中钢将解决生产缺失,预计于2010年11月起开始量产。
2012年3月,台湾苹果日报报道,云豹之装甲无法抵御12.7mm穿甲弹射击,报道指出退役军官表示测试过程多有瑕疵,并称“国家简直在制造铁棺材,供 解放军当活靶!”。国防部于媒体披露后表示,该报道所引用之照片为测试无效弹之弹孔,云豹甲车之装甲符合抗弹标准.
武装
云豹甲车之武装自原型车以来经历多次设计更动与波折。由于炮塔设计与美国原厂报价高昂等问题,云豹甲车在改良过程中放弃使用原型车所搭配的25公厘链炮, 欲改以自制20公厘机炮做为步兵战斗车辆(IFV)之主要武装。然而,由于原先规划的国造20公厘机炮方案经过一年研发后无法通过测试,云豹IFV型主武 装目前将朝国外引进30公厘机炮进行。
除IFV型之武装问题外,CM-32的装甲运兵型(APC)武装于2007年前即已定案,采用联勤自制的TS-96遥控枪塔,使用40毫米榴弹机枪或50 机枪,并搭备光电及热影像仪,遥控枪塔含二维稳定机制,性能比美国史崔克装甲车所用之枪塔更高一级。该型遥控枪塔经过数次改良之后,于2011年公开装置 于量产车上之版本。军备局第202厂表示40公厘遥控枪塔全重1,200公斤,包含40公厘榴弹机枪、7.62公厘同轴机枪及66公厘16管烟幕弹发射 器,枪塔射控系统采光显像中文操作接口,所有操作功能及弹道解算参数都可由射控电脑屏幕显示。然而,由于国军单位在引进遥控枪塔之前并无类似系统之操作经 验,因此宪兵引进云豹甲车替代原本V-150装甲车之后,即传出人员衔训困难,操作不顺利之消息。另外报道制称遥控枪塔电脑散热设计不良,容易发生过热当 机之问题,有待后续改良。
特性
台湾岛上崎岖多山及城市密集的地形让轮型装甲车较有发挥的空间,加上拥有发达的道路系统,轮型装甲车的道路性能也优于履带车。尤其在南北向的交通上桥梁密 布且多无法承受本体过重而需装设履带的重型坦克的特性,使得轮型装甲车在台湾的地形运用发挥上,被认为比重型坦克更能发挥其特点。云豹甲车采用全时8轮传 动以及独立式承载系统。这套系统可提供较佳的地面机动性和行驶在崎岖地形的舒适性,配合大尺寸的越野轮胎,使云豹甲车在松软地面仍能以较高速度行驶。
性能:
爬坡度60%
侧坡度30%
垂直攀高0.7米
越壕2.0米
云豹甲车的防护部分,相较于欧美国家的轮型装甲车为适应空运需求得考虑车重与体积限制,云豹在不考虑空运等条件下车体防御便未被牺牲,采用了高强度钢板作 为车体材质,其防护力较中华民国陆军M113/CM-21车系的铝合金装甲更加扎实。全车车体基本防护规格为北约STANAG 4569 Level 3标准,可防护小口径武器(7.62×51mm NATO钨芯穿甲弹)之射击外,车身正面可抵御12.7mm破甲燃烧弹的射击[19]。车体外侧亦可加挂以高硬度陶瓷为主要材质的附加装甲版,安装上装甲 板后全车防御达到Level 3标准可抵御12.7mm穿甲弹(12.7×108mm / 12.7×99mm NATO)直击与155mm炮弹破片之伤害,车体正面装甲提升到Level 5水平,可抵御25mm火炮之远距离射击。
概观
类型:装甲运兵车、步兵战车
原产国:中华民国
服役期间:2007年-
用户:中华民国陆军、中华民国宪兵
研发者 兵整中心、en: Timoney Technology Limited of Ireland(爱尔兰共和国)
研发日期:2001 – 2007
生产商:兵整中心
生产日期:2007 -
制造数量:125(预定生产652辆)
衍生型:云豹105公厘炮构型
基本规格
总重:22吨(基本型)
全长:7米
宽度:2.7米
全高:2.3米
操作人数:9-10人
(车长、驾驶、炮手、步兵6-7人)
装甲厚度、类型:防护钢板,外侧选配陶瓷复合装甲
主要武器:50机枪1挺(测试车)、
M242链炮(原型车)
T-91榴弹机枪(APC)
M-68K1坦克炮(步兵战斗车)
次要武器:T-74排用机枪2门(同轴、防空)
2 x T-85六联装烟幕弹发射器
发动机
P0/P1:卡特彼勒C9柴油发动机
P2/量产型P3:卡特彼勒C12柴油发动机
输出功率
P0/P1:400匹马力
P2/量产型P3:450匹马力
推重比:30匹/吨
悬挂系统:8×8 车轮
最大行程:800公里
最大速度:105公里/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