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xploring the World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十年攻城狮—-我眼中的IT行业 (2)

$
0
0

国内的软件公司,大的那种就不说了,BAT什么不做?什么做不了?只是说本狮子做的这种默默无闻的,适合很多人进去做的,也适合草根创业的。
以前有句话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在我们这行,我觉得是一等的企业定规范,二等的企业做产品,三等的企业做项目。不过现在估计还需要改了,做产品的也不好做,二等企业应该是做平台运营了。
进入这一行,定规范、定标准,不要说草根了,BAT都做不到的。程序语言标准,操作系统、互联网IP协议等等,都不是我们能能制定的。就算是软件行业的 很多产品例如所以:数据库、OFFICE办公软件等标准对我们来说也是太遥远了。所以大家创业就不要考虑这个了,不是说我们永远做不到,道理估计大家都懂 的。不过有这个理想,很好,中国需要这种人。扯远了。
做产品,这个也不是很好做了,不过如果这个产品是可以持续的,以服务性质的,就是我们说的运营平台,就可以考虑。做产品的金蝶、用友,不过他们也是做二次开发和项目的,单做产品卖,估计不是长久之计。好像当年的金山,如果金山就靠WPS、词霸、霸这类型的产品,都快到崩溃边缘了。就算是政府都支持WPS,这个只是杯水车薪。不过后来因为仙剑这个网游,金山应该赚了不少。这些个就不多说了,网上资料很多。
如果你确实有拿的出手的产品,可以考虑去做,风险是:国外是否有,无论是开源的还是收费的,是否比你的还好用呢?打败国外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人流,也 就是你的产品适合国人用,大家习惯了,无论国外的是免费,白送,技术再好,大家都不想用,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成为下一个马化腾了,参考 QQ,MSN,ICQ。这样子就算是山寨产品都打不到你了。
不过还有一样是可以考虑的,可以做半成品,也就是一些行业的框架、接口、卖给需要的公司做二次开发。不过这个门槛也不算低了。
运营平台,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了,淘宝、京东、阿里巴巴、就连滴滴、快滴这种也算是一个运营平台。当然做电商等大型运营平台,前期额资金是不可少的,看看 王思聪的那个电脑桌子吧。人家老爸就直接整合一个大的电商平台了。不过并不是谁进入这个平台创业,就需要很大的资金。不过需要你找准切入点,做什么样的运 营平台,市场怎么样?是否饱和了,或者是否足够细分了,就是在一个饱和的市场,你也可以找出一个细分点出来。这个有点营销的味道了。

搞运营平台的一般的都是前期先拿出一个行业的产品平台出来,然后找风投。或者自己边运营边搞,等有资金再慢慢投入,不过这样子不容易占领市场,最好还是拿 出有说服力的平台和市场前景,直接找风投。举几个做餐饮方面的,例如国外的OPENTABLE、GrubHub,国内的做的美餐网、豆果网等等做饮食的平 台都是可以进入的,当然其实我抽这个出来 ,是因为本狮子确实考虑过这个市场,在中国,没有比吃更大的事情了。人家做点餐,你就做送餐,人家全部做了,你考虑是否可以做个预约订位置吃饭的,和大酒 店合作搞。在中国其实很多这种运营平台,但是好像暂时看不到统一市场的寡头,证明还是可以进入的。可能像国外OPENTABLE那样习惯给钱订位置的外国 人不同,国人的餐饮习惯还没完全改变过来。不过可以考虑高端人士的餐饮习惯。现在网上订快餐的也不少了。不过本狮子觉得定快餐有得做,你看看那些写字楼多 少白领啊,不过现在这种单纯把合作快餐店的模式不好。锁到本狮子也考虑过一些模式,这里就不做营销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拿来说说吧。
运营平 台,其实有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并不是一定要搞很大才能赚钱的,有些很小也是赚很多钱的。最终一个就是流量,就是是否有人喜欢上你的平台买你提供的服务。 说到这个,再说一个大家比较敢兴趣的有些擦边的项目的。例如上面有网友说的博彩性质的。嗯,我们这里叫体彩、叫足彩,这个等会再扯。先发发,看看大家对些 有没兴趣,有再接着说吧,要不就说回项目管理、程序代码、需求之类的。

说到这种边缘的平台,抽一个出来说的。有个朋友做媒体的,就好像天下足球啊,每周足球报道啊,上周精彩足球赛事那样子。大家看球赛,应该也看到过屏幕打出 什么名家推荐、什么电话必赢之类的广告了。然后呢,他想和几个合伙人搞一个网站,这个网站就是推荐球赛,平时报道一下各国足球动态,核心当然是周中和周末 的赛事了,这个大家都懂的。然后放一些名家推荐,视频啊之类的。也不是博彩了,只是足彩推荐,嗯,足彩,这个是合法。当然,名家必赢推荐,是需要网站的一 些金币购买的,这些金币怎么来呢,当然是充值了。他给了一个不正规的网站我看,说要搞成这样子,可以网上充值,信用卡充值,淘宝账号充值,最好搞个手机都 能充值的。
当时,我只是根据需求负责给他估算价格,一个前台网站,一个后台管理,两个手机(APP),为什么做两个,都明白吧,安卓和水果一 网打尽。我估计大概30W左右,前后台16万左右吧,两个APP加起来15万左右吧。可能是预算问题,他最后和软件公司谈的时候,不做手机APP了,只做 手机网站,也就是一个网站,保证可以充值就行了。这样报价给报了18万,这样子,看来和我估计差不多。
那么按道理,有公司接单了,报价大家接受了,需求也有了,那么直接开发上线,然后数钱就行了。没做起来是什么原因呢?
他最后问我,这个充值是否就可以呢,是否很难实现呢?充值接口实现技术上没任何问题,淘宝和银联都提供接口。我查了一下,就告诉他,如果你的网站平台是 放在中国的服务器,又提供了充值服务,那么这个平台有两个东西你需要解决 :第一,提供充值服务需要申请我们一些部门的增值业务许可证,这个不是技术问题,你可以先去申请,看看能不能够申请下来,如果没有这个增值业务许可证,那 么给查出来,马上封服务器,然后罚款,是否还有然后我也不清楚了,不过,如果你打算不申请,那么你就看着办吧。
第二,还有一个问题,虽然支付宝和银联提供接口充值,并且不需要你申请证件之类的。但是他们的接口会扫描你的网站,如果发现有与国家政策不符合的内容(例如黄、赌、),第一次不整改,至少封你的账号半年,严重的我就不清楚了,可能锁人封铺。不过你说你的是足彩,那么是否是足彩我想不是你说的吧?对吧?足彩和博彩,有些人是两个口的,你懂的。
不过我最后跟他说,我上面说的只是针对一般人,也就是本狮子这种人,肯定是搞不了这这种的,不过你说你认识鳌拜敖少宝,那么当我没说。因为确实存在很多 什么证件都没有的平台在运行,有些是放国外服务器,不断变换IP域名,有些就光明正大了。至于为什么别人可以搞,你就不行,我知识浅薄,也看不懂。反正 18万,做了不能运行,自己做不做,自己考虑。朋友,只能帮到这里啦。

最后就说说做项目吧,其实这个是门槛是最低的,不过有时候也是最高的。怎么说呢,很多小软件公司其实都是在做项目,各地政府、国企都养活不少程序员。
进入门槛低,只要注册个公司,办理了相应的资质,就可以去投标了,政府的招标网上很多项目发布,看准了就去,可以打价格战,先拿项目再说。当然,这种项 目都是吃力不讨好的,都是所谓的行业龙头吃剩的骨头,能否赚到钱,就看自己的造化了,除非是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想打入这个市场,为了搞好关系,一般都是先接 这种亏本项目,目的不是赚钱。要不就做外包,大公司拿了大项目,有些方面不想自己做,外包给其他公司做,这个也是一条路子。还有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明 知道没钱赚,就是报个低价,然后签合同,拿首期款,然后就这样拖着,拖到甲方说解约,那就走吧,当然这是偏门,这样永远做不大,但是总有公司这么干,那么 应该还是可以赚点钱的。本狮子也觉得这样不好,不过开公司不是为了做大,是为了赚钱,这样想,也就释然了。当然到最后市场坏了,大家都没饭吃。
做项目其实就是做关系,要进入政府做项目,或者要到电网、移动等地方做项目,没有关系,这个恐怕是不行的。所谓的行业资质,所谓的行业龙头,其实就是国企或者政府里面的人在外面开了家公司,然后承包了几乎所有这个行业的业务。
如果真的去投标,里面很多的投标条件都会把你限制得死死的,有些关系好的企业,基本上形成围标,甚至去投标的公司,都是同一家公司派出的人员,我们就试 过7家公司,有5家是自己人,但是报价单做的手脚,其他2家就不用想了,因为最高价和最低价都在我们这里,所以他们在这里拿不到分数,如果报价拿不到分 数,想靠公司资质、行业经验,商务方面想拿到分数超越,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说做项目进入门槛很高,除非你进入了好多年,累积不少人脉。
其实,做了这么多年项目,真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能够拿着刚刚空运到的大闸蟹,然后打个的,每家去敲门,那么项目就不用愁了。本狮子刚工作第一年,就跟着销售做了这么一件事。所以这个搞项目不适合本狮子做。现在转到运营平台了,需要学习资本运作,找风投,看好方向。

说了这么多的经历和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见解,当然在大牛面前确实是不值得一提,也让很多高薪水的朋友见笑了。但是希望也能够给像本狮子这种悟性慢的、身 处于比较底层的同行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吧。虽然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所建树,也希望能够慢慢走过来,超越昨天的自己。感谢关注的网友,特别感谢能够回帖的 网友。
接下来再扯扯本行业的一些热点吧,例如有网友提出的淘宝模式和腾讯模式,以后哪个是发展趋势,手机APP的移动互联网、还有就是互联网 的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等能够扯的尽量扯一些吧。当然,都是个人的见解,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可能是略懂皮毛,只不过是本狮子在这个十几年IT 行业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并且有些行业是想过如何进入创业的,当然对于已经在互联网赚得风生水起的大牛们就见笑了,希望能够多给指点,如果确实是TOO YOUNG TOO SIMPLE 还望见谅。
总之,有意见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有对IT行业不是很了解的网友,有问题的,也欢 迎咨询,如果懂的,本狮子尽最大努力解答。但是回答深度不够的,还望见凉。当然如果有其他行业的大牛,在营销、销售、或者某些方面能够指点一下本狮子,也 是不胜感激。写上这么一段,就算是先了结上面的一些个人经历吧,如果有的话,或者大家对哪方面有兴趣,当然,还可以接着聊。另外有机会让大家登录一下个人 做的软件,涉及到大数据库、全文搜索的文档管理,因为现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数据都很不安全,特别是个人电脑的数据,一拿去修理,很多个人的好像陈老师 之类的照片如果忘记删除,就惨了。望能够得到一些大牛或者用户的点评。

好了,闲话少说。其实说起淘宝和腾讯,这两种模式,在本狮子眼中是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的。如果确实要分出一个高低,暂时觉得还是腾讯先赢一个马位,对 于未来阿里的发展或者技术如何,不敢说,也不懂说。但是如果用纯商业的角度,还是腾讯这种难以模仿。为什么会觉得腾讯模式好呢?本狮子就聊聊个人的愚见 吧。
其实腾讯今天能够做这么大的规模,当然首先应该感谢ZF,当时把很多ICQ\\MSN之类的关在国门外,虽然不是说真关,但是访问速度,大家都懂的。当然,这个好处不单是腾讯,阿里巴巴、特别是百度,也是最大的收益者,这部分就不说了,大家都懂。
过程就不说了,直接上结果。本狮子觉得腾讯稍胜一筹,只是因为腾讯在这个行业最大的优势:用户数量。因为,无论你的技术多牛逼,行业壁垒多深,都终有被 打破的一天,就算是没有被打破,其实你所有的优势,最终还是需要化为流量,也就是用户。这个腾讯有了一个天然的优势,其实即时通讯,做的就是人流,在商业 社会,只要有人流,那么做什么不行呢?对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腾讯的手可以伸那么长了。只要腾讯一声令下,多少有技术或者没有技术的公司趋之若鹜,看 中的就是腾讯的流量啊,我只需要提供人流,大家分钱就是了。腾讯基本就等于大城市中人气最旺的商业街,你不来我这里开店铺卖东西,那你想去哪里呢?所以, 只要大家都还登录企鹅,那么就别担心马化腾没生意。
阿里巴巴,或者说是淘宝这个模式呢,都是国外先有的模式,我们拿过来进行了发展,并且在市 场空白的时候占领了这个市场制高点。当然,马云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看到淘宝、天猫就心满意足了。其实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并不是马云的最得意之作。估计 大家都想到了,最得意的作品是:支付宝。这个也是阿里最大的杀手锏,横跨了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多个方面,单单是这么多年做出来的支付担保信用,这个也是 拥有不少流量的东西,其他企业,例如京东、当当等电商,虽然可以进入这种互联网平台,但是想要再出一个支付宝类的东西,却不是很容易了,所以,别以为京东 等可以打败淘宝,淘宝有他天然的优势。至于余额宝之类就不多说,大家都明白。
当然这个壁垒不是不可以破,就要看以后的技术发展,是否能够出一 个比支付宝更牛逼,更实用的东东出来了,并且还要有一些保护政策才行,看到淘宝队在足球场上的时候,大家也懂这个企业后台实力不是盖的,当然,这不是长久 的东西,可能过多10年就会有人打压支付宝也不一定,这个不多说了,只是一些个人愚见。
一个是最原始的用户流量,一个是最新技术的互联网金融,至于哪个更好,各有千秋,以上只是个人在某些观点的某些见解,不一定正确。见笑了。

看到很多刚毕业的做程序员的童鞋在问,有点感慨,离一下题。
其实说起技术研究这个东西,当然楼上有网友说了好多外国的技术人员在IT界的成功案例。其实我也想说几个成功的案例,在我国,搞得算是成功的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陈天桥、丁磊等等都是技术出身的。其实除了这几个寡头,国内难道就没有人有钱的主在搞IT这块吗?有,当然有,还有很多,创业板上的科技公司,软件公司很多,如果再加上没有上市的,那就更加是多如牛毛了。但是这么多年来的发展,除了这几个外,你很难叫得出其他牛逼的人物和公司了。其实有很多不知名的公司,在国内某些软件行业都是首屈一指的,所谓首屈一指,不是说他们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世界多少年,而是他们基本上把这个行业内的单子都拿走了。
程序员的压力,如果从小我们的教育不是那么功利,那么我想,是不是不应该产生这么多代码工人,有时候确实是形势逼人,你说你考个大学吧,有什么是有实际性的方向呢?你看着那么多的专业,高中毕业的你,可能都理解不了是什么意思,当你读完了,你最明白的应该就是花了四年学费。电脑越来越普及,加上社会上IT热点一个接一个,大的寡头公司,或者下面跟着喝汤的小公司,甚至是从业人员,都在吹嘘着互联网,程序,高科技,让人目不暇接,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那么计算机应用这个专业应该很多人都看得明白是做什么,因为这个还算接地气,在大城市找份工作不算太难,前提是你不要要求太高。
毕业了,进入IT,搞软件的,搞硬件的,其实面对的并不是学术的研究,而是工程的进度,这个和我们搞基建的区别不大。我经常跟我下面的程序员说,你不要考虑太多的技术性问题,公司不是研究场所,你只需要按照需求实现就可以了。搞技术可以回家自己钻研,或者直接到学校等研究机构去钻研,前提是你真的有足够的兴趣,当然,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你毕业了,除了养活自己,可能家里还有白发苍苍的母亲等着你的工资吃饭。
说一千道一万,制度问题,社会问题就不说了。有时候自小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一个人以后的成长也是很大影响的,当然,没有默默的代码工人,就没有那么多软件企业,没有那么多行业软件,金蝶、用友都是靠这些代码工人堆砌出来的。或者真的是需要很多人默默的奉献累积,才会有社会智能化质的飞越。当然,这种飞越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昙花一现,根本在于核心技术是否原创,还是真的是拿来主义,扯远了。扯多了,容易跑题,就好像本狮子写IT行业,一不小心就成了心灵鸡汤,容易跑题。保住主题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人很容易受外界情绪影响。又扯多了。

接触过很多程序员,大致分三种吧,虽然还有其他类型的,但是觉得遇到这三种比较典型的,拿出来说说。
第一,基础不扎实,我见过连两个方法之 间怎样调用都要问的程序员,很好学。思维逻辑一般,这样导致口才能力也一般,虽然有公司要,只要你不开高价,写写边缘代码、打打杂、甚至做测试,还是不错 的,很多公司喜欢,便宜。高科技?笑话,在中国,人工便宜还是第一正道。这种估计连写一些业务核心代码,都需要别人看好几遍,改好几遍的,你还不如自己 写。这个做不做得长,要看个人的想法了,以前一个同事,做了这么多年,听说还是在原来的公司干,听说到现在还是5k不到,拖家带口的,也不容易。以前以 为,没有进步,或者干不下去,公司会炒人,但是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考虑。
第二种,基础扎实,无论是算法、逻辑、思维很活跃,但是不懂表达。 这个表面看不出来,因为他们不说话的,但是只要和他们聊到业务逻辑,程序,就能够明显感觉到。这种不爱说话,可能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好,因为逻辑性比较 强,但是口头表达能力者东西,你部锻炼,你思维多么活跃都没有,这些一般是项目的核心人员,过多几年如果不离职,公司会推他们去做项目经理,慢慢去改变这 个人,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当然,有人被逼着改变,慢慢就习惯了,活跃,可以跟客户谈话。
第三种,很活跃,口才不错,基础也很好,很有理想,知道自己目标,他们做程序员只是一个跳板,没过几年,就会到售前、需求、或者销售方面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想在写代码这个行业呆很久。
纵上所述,大家认为又有多少程序员是默默地奉献?默默的为了这个国家的技术进步而奉献?我们真的缺少沉下心来的程序员,为什么少,之前看过一个说德国技术的帖子,也有很多天涯大牛分析过很多原因了,我就不多说了。
写代码就写代码,不要上升到人类进步,很多人,包括本狮子都是靠这个吃饭而已,当然,可能不知不觉就改变也不一定。所谓国外的大牛,他们当初在车库写操 作系统的初衷已不可考究了,反正今天他们改变了世界。或者今天我们初衷是为了吃饭,明天世界是否改变,不得而知。就算是为了吃饭而写代码,也不是什么过 错。

看到大家的回复,确实是对本狮子的莫大支持,有些是想了解这个行业的,有些是想了解资薪的,总的来说都想知道我们国内的一些中小型软件公司是怎样的,环境 如何?资薪如何?做IT究竟是怎样子的一个职业(当然,牛B的大企业就没资格说了,大企业资薪什么的,毕业生起薪点如何,企业专注哪一块,这个很多网友都 有说了,网上也应该不少资料能够查到)
这里说的是本狮子所处阶层的一些经历而已,有些甚至是一些经过,没参考价值就当看个笑话吧。
中小企业做项目软件。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一开会,动辄就说项目经理需要如何管理这个项目,需求分析需要怎样做,谁谁需要负责好设计。感觉分工明 确,确实是做IT的,真是专业。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否有这样的能力,那时候确实是充满了敬佩,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扯多了,不好意思。
但是当 本狮子也加入了项目组的一员之后,发现,整个项目组的运作,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人,有人搞需求回来了,就接着做设计,忽然间电话响了,他又拿起电话,记录 下客户的修改需求,如果紧急的,则马上进入修改数据。另外一边呢,一些人则是埋头写自己的程序,全然不管外面发生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乱中有稳。一段时间 后终于发现,原来每个程序员负责自己功能模块的,就一跟到底,无论需求、代码、页面、数据库、客户,自己搞掂。这样节省人手。确实,公司去哪里找那么多需 求经理、项目经理、系统架构,系统设计师给你?真的以为每样都一个?有个专门做测试的就很不错了,再迟点,连测试都辞职走了,然后我们连测试都要兼任。到 最后,本狮子发现,无论多小的企业,有一个是不能少的,那就是美工了,兼任界面设计、图片设计,反正就是一美工。当然还只有一个,修改一点小东西就不要找 他了,最好自己也能安装个PHOTOSHOP修改一下。这么多项目,一个美工,忙着呢。
其他就不多说,很多东西,进入过这个行业都了解,也不班门弄斧了。扯一下本狮子曾经的一段对话经历吧,感觉有意思,和资薪有关的,太详细就忘记了,说个大概吧。
那时候可能与年纪有关吧,很多事情看不透,也仗着自己混了好几年,口才也不错。和公司的一位所谓领导吧,讨论起奖金的问题。事情主要是:每次年初开始、 公司总是说今年项目已经接了不少,环境不错,肯定有奖金。例如年初的口头一般是这样的:去年没有奖金,是因为好多项目收款都放在今年初收的,所以,就当做 今年的数目,奖金也是明年算,但是到年底呢,一开年终会议,年初说了些什么就忘记,反正年底总结都是亏损的。然后上面那段话又再说一次,刚开始工作也没在 意,但是后来发现每年的总结基本是换汤不换药。
我就好奇问,公司每年都没有奖金发呢?,他竟然还真的回答我说:我们连公司的收款任务都玩不 成,今年是亏损的,当然没有奖金了。那么公司竟然每年都亏损,为什么还能开得下去呢?这个问题确实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回头看来确实如此。更有意思的是领导竟然还回答了,那公司确实没钱了,怎么办。我还不依不挠的说了一句:没钱?没钱开什么公司?。然后我 们为了这个问题,还争吵了好久,还涉及到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讨论。在外人看来,我们好像在吵架。之后我离职了,都觉得我是因为这个问题走的。
其实当时也没什么,只是两个人无聊在哪里瞎侃而已。不过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来,我们一些公司对于资薪、福利的一些做法和看法吧。为了省成本,为了压榨多一 点,都怎么干的吧。如果现在有狮子的公司现在也是这么干的,自己看着办吧,确实有人受不了每年的忽悠走了,有人也确实留了下来,这个真的是每个人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的问题了。没有谁对谁错。谁都有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时候;谁也有受尽委屈,抹甘眼泪继续工作的时候。走过了,看过了,经过了,与还在一线的狮子 们共勉吧。可能是我们不够优秀,可能是不够能力,但是我们也确实是在路上努力着。

关于互联网创业,做什么项目这一块,也是很多网友关注,无论是技术出身的,还是非技术出身的都想知道搞什么可以来钱,最好是来钱快的。最近几年,本狮子也 考虑过从自身出发,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这一块有什么好多的项目,或者有什么空白的项目可以进入,当然有些是看到过很多人一窝蜂去做的,有些是自己慢慢 的在某个行业坚持的,有些确实有人去做,但是暂时不见有起色的。有些可能是本狮子异想天开的。
这里就抛砖引玉,也希望有各个行业的大牛能指点指点。能力有限,只能说说一些想法和经历了。可能看法上不能带来有深度的影响。
其实互联网如何创业,最简单的就是开淘宝了,这个应该都知道,也应该都会吧?这个应该就是最简单的互联网创业实例了。开个网店就做全国生意,还免了铺租,当年确实很造就了一批人,现在情况如何,不敢说,大家都看到了。网上也很多讨论,也不说了。
有些网友提到过互联网金融,那本狮子只说说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吧。看不到的还望大牛们指出来。互联网金融,这个其实应该是余额宝、XX宝流行起来的时 候,大家才关注的东西。例如一些P2P的网贷等等都应该属于这一块吧。其实这个互联网金融应该从马云的支付宝就应该是就开始了,不过当时只是一个布局,大 家也不为意,马云确实是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当布局完成了,后继者就好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过很多都是做一些微支付,买卖一下货币基金,也就是那些宝了。其实和马云比起来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话说回来,连余额宝都遭受过打压,其实这一方面不是一般人能够进的。
说起互联网金融,P2P的网贷是绕不过去的,其实这个好处和坏处,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很多事情,在我们国家很容易就出现了一个走样,这个说实在的, 按照本狮子的理解,像庞氏骗局多一点。没有后台,没有资金想搞这么一个东西,那么目的很明显了是不?可能有后台,有资金搞这么一个东西的,可能也没想过能 够盈利吧,就此打住,太深入了不懂,见笑了。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确实是一块很诱人的蛋糕,但是像本狮子这一般的人,不要说没眼光,就算当时看到了这个趋势,说实在的,也参与不了。还是看着各位大佬上演各种好戏吧。
其实这个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也是一个倒逼的作用,以前哪有那么多银行重视手机客户端,这两年忽然每家银行都有手机客户端,还可以提供很多服务,手机转账也不收钱了,普罗大众也是沾了马云的光啊。
其实除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款,还有很多小项目可以考虑的吧。当时本狮子在网上看了好多,也看了国外的一些创意的网站,看能否看出个未来。不过的确惭愧,悟 性这个东西,不是说有就可以马上有的。确实看不到好的创意,也想不出什么好的主意。只能是从传统入手,从有人做的东西,但是还没有一家独大通吃的进入吧。 先发吧,接下来再瞎扯。

说起互联网,或者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当年是用电脑,现在改用手机了。重要的是你这个平台是否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是服务。
在现在动不动就说移动互联网了,估计单纯做产品的已经很少了,除了一些利用微信等客户端去销售自己产品的这些个不算,这个其实和淘宝那个没啥区别。只是换了个店铺而已。所以大多都是依靠产品去运营客户,到最后还是要数据,要流量。
之前也说过了,本狮子研究过饮食这一块,不单是看了国外的一些大的互联网饮食是怎样做的,也找资料看了好多国内的一些搞互联网餐饮的平台看。国外的盈利 模式比较简单,只要够方便,外国佬就习惯给钱买服务,例如OPENTABLE的定位。还有硅谷饭堂等等。可能是大家的饮食习惯不同吧,国内要想实现盈利确 实不容易。
国内做饮食这一块,总结下来以下几种吧,不够全面的还望见谅,名字就不提了,只说模式,不卖广告了。第一就是单纯的把快餐店般上 网,然后网上订多少就提成多少。第二就是利用手机端的GPS功能,融入地图,然后提供附件搜索功能,查找附件吃饭的地方,然后下单。与大酒店合作的比较少 吧,就好像某些订酒店房间那样在酒店预约吃饭的模式,感觉少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不过需要注意中国人的吃饭习惯,这个做高端商务还行,一般家庭可能 会随时变卦,取消订单。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单纯的线下搬到线上的模式,绕不开的就是物流了,也就是快餐的送达速度,当然,我也看到有把送餐物流也自己一并做了的,但是这个就需要大资金投入了。
当时考虑过,为了保证送餐速度,加上用户点评,或者对送餐的实施GPS监控,可以看到你的人员去到哪里,速度怎么样,点评的也是对味道,菜式、等等都可 以,有点大众点评的味道。不过考虑到快餐店的运营方式,特别是中国,无论你怎样点评,估计都改不了他们做了10几年的习惯。手机、平板的预约定位也考虑 过,反正这一块就这样子了,看看能不能给点思考给大家,因为本狮子也是一个能力平平之人,看到的有限。
不过本狮子还是想进入,不过不是以上的模式,本狮子考虑的模式,还在考虑,因为有好多东西需要考虑的,一般人做这些水很深,但是现在考虑的模式很简单。这个暂时市场是空白的,市场是有,但是容易犯一些原则性基本错误,这里就卖个关子先不说了。
上面说了吃的,其实互联网饮食还有一块,那就是食谱网了,也就是提供一些食谱。要知道民以食为天,还要吃得有营养,其实这一块国内也有一家比较大的网站在做,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只是提出一些思路。深入就不说了。
现在比较火热的应当是教育平台方面的了。搜索一下,网上各种教育类平台网站一大堆。各有所长,至于如何进入,看各位的本领了。本狮子就说一些做过的,或者经历过的给大家参考吧。
接触过一些幼儿园的配餐系统,也就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吃什么,如何搭配,吃的营养如何,都可以在平台上配餐然后发送给家长,让家长看到中午小朋友吃了什么,那么晚上应该补些什么。只是说一些思路模板,详细就不深入。大家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还有就是幼儿园的视频平台,也就是手机端视频直播小朋友在课室里面的学习玩乐情况,至于是否用没有市场,大家考虑。
还有类似于校讯通的学生考勤系统,但是不单是信息,可以利用微信用手机实时接收到校、离校的拍照信息,是谁送的,谁接的,都一清二楚,连接小朋友都可以进行脸部识别。这个是否有用,也是仁者见仁了。
至于那些视频教学、试题库、教材库之类的平台,一找一大堆。不过教育这是一块大蛋糕。本狮子认识一个老总就是走这条路,走的很踏实,其他都不做,就做这一块,搞别出新意的搞素质教育平台。有没有用,也是大家去考虑吧。

有时候对于打工的人员来说,总是觉得老板很抠门,很吝啬,对于奖金,加工资什么的,能省就省。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老板的一面。如果你想创业,那么你必须看到老板的另一面,舍得花钱。
对待客户,甲方,政府部门人员,吃饭、送礼花钱这个就不必说了,眼都不眨一下。还有就是买书本,对应项目有利的他们都很大方,一大堆一大堆的买,或者在 网上看到什么号的控件,好的方案,自己项目能够用到的也是大方花钱。还有就是本狮子也跟着老总去开一些所谓的培训会议,那个才叫贵啊,但是如果他们认为有 用,真的是想都不想就交钱去。有些还是公司出钱,让下面的管理人员去学习。
所以,有时候看问题的角度确实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老板也是人,虽然他们对于流动大的人员投入不高,但是对于固定资产、对于自身价值的提升却是毫不吝啬的。想创业,有时候也需要学习一下老板如何花钱吧。个人愚见,有感而发,见笑。

上面有网友说到甲方人员对需求的看法,本狮子承认,之前对需求的看法确实是从一个项目经理的角度出发。没有从甲方人员的角度出发看问题。那么根据这个问题,再扯扯本狮子的一些经历吧。
客户考虑的是可用性、布局是否合理、速度是否快。这个是肯定的,但是是否这样子肯定没错呢?
设计人员考虑的是技术上是否可以实现,布局是否符合一般规律,例如以前C/S结构的程序,一般按照WINDOWS的界面来布局。父窗体、子窗体等都有一套规则。
其实还是那一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过双方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软件访问的速度快,无论是插入数据,还是查询数据,最好是快。
之前本狮子做过一个项目,是政府的。一个局的项目。一个业务流程,窗口接收数据,保存,预审核,提交,科长审批,提交,局长审批,大概就这么一个流程。 那么做需求的时候,甚至是页面如何设计,怎样布局好,涉及到窗口人员的这一块,我们都是到窗口最基层的人员去深入调研,按道理说,他们是最熟悉业务的,并 且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可以尽可能做到方便他们的操作习惯。当时我们以为这样子做就万无一失了,然后按照需求,设计全部做出来,也就是这个局的某一个科室的 功能就出来了,然后先给这个科室演示,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但是一演示就出问题了。什么问题呢?这个科的科长一看就说:为什么这样子布 局呢?页面为什么搞成这样子呢?一点都不好用。我们说,这个是按照窗口人员的要求设计的。科长大怒,问过我没有?这种设计根本不行,窗口的人有些是不熟悉 业务的,问他们怎么能够行呢,这个布局,这个流程,这样子根本不行。重新做,下次我来跟你们说。结果就不用说了,开会的其他窗口基层人员,屁都不敢放一 个。什么叫布局合理?什么叫考虑甲方客户的使用习惯?这个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不过好处是以后都吸取这个教训了,无论接口人说得天花龙凤,领导确认永 远是最后一位,不要说我们不会考虑客户需求。
还有一个是楼主的朋友,大家也知道市面上很多进销存软件。他是开店铺做生意的,当然少不了,也买了一个,其实他自己说已经买过好多个,有些用着不好用,就放弃了,因为不适合用。最后用的这个是他自己觉得还凑合的,比较顺手。
当然,他也是对本狮子一番吐槽,这些搞软件的,问他们啥都不懂,一问三不知,整个软件比我还不够熟悉。当然,他指的是售后那些人,经常解决不了他的问 题。他总是说,这个软件哪里哪里设计不好,数据不应该这样录入的,有些我根本就不需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这样做不是很好,我觉得他们应该问一下做 这行的人,把需求搞好,总是自己乱搞是不行的,你不觉得这样改一下就很好了吗?很大一堆道理。这个,确实,客户是上帝,有要求是对滴,没要求才不正常。
当然,本狮子除了一开始解释一下报表的数据时从数据库的表读出来的,是经过程序查询调用的,你修改了数据库的表是不可能改变报表的显示的,这些外,也不再说了。因为再说术语他不懂,那么我只好说些他懂的。
本狮子说,你说那个售后的技术支持差,不行,你知道他多少钱一个月吗?一个年轻人,拿着1800到2000,流动性大,能有好的工作,也不会到处帮人安 装软件了,这里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想跟他说明一个道理,就好像你请的工人,工资低,没心情干活,对业务不了解,人员流动大。所以你就不要对售后发什么脾 气了。人家也不容易。
你说这个软件很多地方不适合,那么你买这个东西多少钱?5千多啊,那就对了。才5千多块钱?你认为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准 呢?你买的就是一个产品,就等于是买了一个操作系统,你还想着微软给你修改不符合你的地方?你说不合理的地方,我也承认,但是开发的公司并不是卖给你一家 的,对吧?人家考虑的是所有行业的适用和通用性,符合一般规则就好,你觉得不好操作的地方,可能正是另外一些商家所需要的。
就好像你去买了一 个商品房,然后你说设计不符合你的要求。那么当初你就不应该买啊,你应该买块地,然后自己设计,自己盖。你应该出钱找软件的公司,和你一起做需求,一起设 计,过几个月,肯定方方面都符合你的要求。然后再请一个程序员帮你维护,这样就达到你的需求了。他说,我没那么多时间做需求。恩,确实。但是却有很多时间 去抱怨。
如果确实知道对方不明白你行业的需求,要不你就试用一下,看是否可以二次开发修改,要么就直接找软件公司从头开始,连推销的机会都不要给人家。
还是那一句,一个循环下来,都有难处。如果你对软件确实有需要的,确实需要按照自己意愿修改的,那么就应该和软件设计人员一起讨论,好的布局,好的设计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你必须是最后拿主意盖章那个客户。
话虽如此,那么为什么总是不能做出一个让客户眼前一亮的软件呢,或者眼前一亮的布局设计呢?有时候明明是和客户一起商量了,为什么做不出来,反应还是不 好呢?其实,有时候是搞需求的对需求理解不好,这个是一定会有的。但是有时候,却是和客户讨论太多了,但是他又不能代表所有使用这个软件的客户的意见,也 就是,做需求接口的人可能有些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或者有些编程方面的知识,但是不够系统,半路出家。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要怎样设计才是人性化的设 计,对于一般性的布局规范视而不见,也自持自己是业务中最了解程序的,在程序中是最了解业务的,总是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那么项目到了最后,只能是能用 就用吧,如果有其他客户提出某些设计不符合规范,那么这个黑锅就只能我们背了,因为当时没有了解好需求。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算是做了好多年的需求经理都不一定能够做到,何况是第一次做项目的客户呢?

在做项目中,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是技术大牛来做,可能3天就可以完全搞掂了。但是对于一般的技术人员,通过标准和流程提供的方法去进行,可能需要10天。 对于企业来说,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有价值呢?其实很多时候,在中小软件公司,很多人不喜欢按照流程做事情。的确,流程、标准往往带来的不是效率上的提高, 肯能自己聪明的走一下捷径,事情很快就能完成了,还能够显示一下个人的能力。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制度、流程、标准呢?
标准、制度、流程的价值在于结果的可复制性,在于过程的可控性。也就是无论什么人来做,到最后肯定是这么一个结果,管理层也肯定能够知道这么一个过程,可以控制过程中的风险。靠人完成的工作往往有风险,因为不是每个程序员都是大牛,都知道怎样绕过流程,做得更好。
很多老总在公司有一定规模的时候都想请个部门经理、技术经理或者技术总监之类的职位。他们考虑的就是,总觉得现在公司这10几号人或者是几十号人,没什 么规章制度,项目的程序架构不完善,很多文档没有写,很多管理软件,例如项目的工作计划安排也没有很好的用起来。所以觉得工作比较拖延,需要一个好的制度 去管理。这个是很多老总们静下心来考虑的事情。
想法是好的,但是往往人是请回来了,却得不到执行。甚至有时候都得不到老总的支持。到最后可能自己亲手把这个人炒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又觉得公司需要好的管理,然后又去招一个这样的人。周而复始,应该很多小的软件公司都遇到过的问题。
其实都是和老总的眼前利益有关吧,很多时候,工作计划,工作流程,架构什么的是做好了,但是如果老板需要一些东西去搞一下风投,或者需要去临时做一个项 目赚点块钱,那么之前的工作流程,计划全部打乱,人员也被打乱了。但是老总就一句话,先把这个搞掂,其他不急。那么项目经理只好跟着转,然后就是全体人员 跟着转。
等这件事情搞好了,到下一次开例会,老总一看工作,又说上次不是说要把那个管理软件应用起来吗?怎么过了1个月了,还是这样子呢?你 看上次说3周搞好的这个功能,怎么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工作怎么总是拖延呢?上次说不急,可以推后的工作,这次又变得很急了。所以有时候总在这种变换中寻求 着自己位置。 10个瓶子有8个盖子还算好的,最怕是只有5个盖子,怎么盖都是盖不住的,所以总是在奔跑,总是在忙,却不知道在忙什么。
其实制度不明确,流程不明确,标准不明确,或者总是在改动,总是在插入很重要的工作。导致大家只是跟着领导转,没有明确的目标,都是干一天活拿一天工资。所以很多人感觉没有前途,感觉很迷惘,感觉以后不知道怎么样,因为公司都不知道明天怎么样。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