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xploring the World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从肥电的教训看重四上舰中兔子应有的反思

$
0
0

在CD几个月,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成长环境的关系,对兔子的空军一直保持着关注,空版长期有两个技术性的热点问题(非技术性热点像是35的订单问题,实 在无力吐槽。。。),就是肥电、骨头鹰这样的四代中型机和重型机的效费比和由此带来的黑丝上舰的可能性和肥电上天的作战效能问题,各位前辈TSQ、韩武 记、小飞猪等等,包括版主们都给出了很精彩的讨论,也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有些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第一、米帝研制肥电的指导思想是大错特错的!
看到这个观点肯定有很多人会认为我是个肥电黑吧?其实恰恰相反,我认为肥电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战机,采用了很多的新技术,如大量的新型传感器、大推力发动机、网络中心的战略思想,可以说是中型机的一个新的标杆!具体的指标是韩武记等帖子里已经深入挖掘了的,我就不赘述了。
但是开发至今肥电的项目拖延、成本上升和事故频发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这种情况在已经有一种先进四代战机研制经验的全球技术最领先的洛马公司团队而言,是很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简直是难以置信的!!!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不难分析:
首先,就是军方的要求一再提高,将初期招标时没有的很多要求,新加入了进来,造成开发进度的拖延和成本的一再攀升;
其次,洛马一家独大,没有竞争压力,正如前面说的,洛马一家包揽了米帝4代的两大项目,这带来了技术继承性的好处,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洛马在米帝的战机研制体系中一家独大,这恰恰好跟普惠当年的发动机类似,没有压力,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项目的研制难度超乎寻常的大,这也是米国这么优秀的团队,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肥电问题的核心因素!可以说三型合一的四代多用途中型机,通过肥电的例子,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失败的了。。。
那么到底是哪一种机型引发了肥电的这些问题呢?
B型可能会是很多人心中的答案,确实,在肥电选型过程中,为了考虑B型的垂直降落需要,不得不选择大涵道单发布局,而且,由于升力风扇的影响,B型可能也是最符合肥电这个“肥”字的!
但是又恰恰相反,B型不是,或者说不是主要的肥电现有构型的原因!肥电之所以选择这个构型,很大程度上反而是空军的需要,或者说正是A型和B型一起,决定了肥电现在的模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米国空军的订单才是肥电最大的一笔,预期达到1763架,甚至超过目前其他订单的总和(含其他国家的A型)!肥电研制的时候是在已经有娘娘的条件下,米国空军最为急缺的并不是一款制空战斗机,而是用来替换F-15E、F16,还有已经退役的F117的庞大机群的主打对地攻击的低价多用途战机。在四代机的时代,单发常规布局所带来的两侧大弹仓正是最能满足这一需要的!
所以即使没有B型的需求,如果让空军自己搞一款4代低端机,毫无疑问,你将会看到跟今天肥电哪怕不一模一样,也会是八九不离十的孪生兄弟,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空军会直接采用截面积小的F119,或者是稍微牺牲涵道比,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版本,来降低截面积。。。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米帝经历着木有敌手的忧桑,在削减经费的大旗下,三合一的方案就此出炉。
此时还想着多搞点娘娘的空军当然不会明目张胆地把想法说出来,但是,很快他们找到了天然的盟友,marine!并且就此达成了对海军2:1的军种优势,于是,这个坑爹的方案成为了navy的紧箍咒,至今无法抹去的魔咒。。。
如果不是长期住在机场旁边的话,可能我不会对双发带来的优势有这么深刻地理解。多一台发动机,有时带来的不仅仅是保障,更是相对单发飞行员无可比拟的心理 优势和安全感!在90年代,空军兔还没有质量稳定的发动机时,飞上双发机可以说是很多飞飞的理想!空军尚且如此,何况是安全系数需求更高的海上!F135 相较F119增大了的推力,难以避免地会牺牲安全裕度,加之C型相较A型增大了翼面积,加强了机身等,增重明显,C型的空战能力会在A型尚可的基础上变得 很难看。。。
更搞笑的是原来说好的70%零件通用,到了此时,又给掉了个个儿,变成了70%不通用。。。所以navy在付出了构型不适合舰上使用,面对潜在的强大对手时空战能力过低的代价后,还没有降低成本。。。
总体而言,在肥电的选型中,navy是被AF和marine给狠狠地坑了。。。而navy以后却是可能面对种花家航妈决战大洋的主力,现阶段超级虫尚堪一用,在黑丝服役后,就要面对空中的劣势,这可能是米帝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强制性三合一带来的恶果,是不尊重装备的需求决定论的思想决定的,它直接导致了米国海军走了十年的弯路,现在又在大张旗鼓地搞6代机的选型(其实就是5代,数字游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米帝在肥电发展中的教训,正是我们应该吸取的。
所以在四代舰载机的选型上,超大,作为一个有深度的军坛,我们CDer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在犯米帝同样的错误?
在我看来,决定黑丝能否上舰的关键是:黑丝能够符合海军兔的需求吗?如果能够符合,那么需要做哪些改装呢?这些改装的量是不是像肥电的C型那样,造成零件无法通用从而失去改装的意义呢?而且这些改装的量是不是比重新设计一架符合海军兔需求的战机来得少呢?性能会不会达到新设计的四代舰载机的同等水平呢?
这些问题,我想才是黑丝能否上舰的关键所在,我认为无论是黑丝还是骨头鹰的后代,上舰都是需要大改动的,否则很难满足CTOL的要求!
因为骨头鹰的体量现在还没法满足隐身攻击的需要,而黑丝的细长构型,完全是按照空军的要求优化的。。。
所以即使是选定了重四上舰,而如果真的相对黑丝改动量过大,为什么不让海军根据自己的需求招标呢?有黑丝和骨头鹰作为基础,相信专门针对海兔上的这道海丝带会更加符合海兔的胃口!
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吗?强扭的瓜不甜。。。
用空军的机机硬塞给海军,我想,也不会幸福。。。
不知不觉已经快1点了,有点啰嗦有点长,大家凑合着看吧,我的一家之言,细节应该也有不少问题,欢迎大家拍砖。
最后,祝601和611能够并驾齐驱,都能拿出可以和洛马抗衡的产品!祝飞行兔无论是空军还是海军,都能越来越幸福!

http://lt.cjdby.net/thread-1893149-1-1.htm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