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xploring the World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国家媒体的超级军工广告

$
0
0

最近一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解密中国导弹”系列报道引起了全国观众的瞩目。而周末中俄元首会谈后,习大大亲自证实中俄大客机合作正在谈判,那么中俄合作研制大客机能有前途吗?本周军评我们就来谈谈这两件事。

首次出现在公开场合的国内早期测试反舰导弹火箭发动机现场视频

首次在电视镜头上公开曝光的C-602导弹发动机

童叟无欺,好导弹卖啦!

传统上,我国对本国导弹制造厂商、型号发展等信息讳莫如深,普通军事爱好者甚至无法搞清导弹的实际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家。而在这次一系列节目中,航天 科工集团下属066基地(众所周知就是航天科工集团九院)等单位赫然在目,并且公开了研制基地的诸多内景与我国早期导弹研制史上的震撼镜头。虽然这些信息 早已不具备情报价值,但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场盛宴。

为什么这次中央电视台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么拼?笔者身边的不少朋友私下推测:这是对美国\日本\台湾的军事威胁吧,这是“亮剑”吧?

笔者倒不这么看。何以见得?

首先,我们从这次亮相的几种导弹型号名称说起,在这次新闻中公开的导弹型号包括:FD-2000、红旗-10、C-802A、C-602、BP- 12A、SY-400。这其中,除了红旗-10外,其他导弹的型号名称均为出口代号。其中的BP-12A和SY-400导弹,还是专门为出口市场研制的。 所以介绍这些导弹型号,自然也谈不上“亮剑”了。可以想象,如果要“震慑”对手,那出现在电视上的就应该是“东风-31A,东风-21D”这些战略性导弹 了。

央视首次公开FD-2000导弹实弹射击全过程

珠海航展上的FD-2000

1998年首次在范保罗航展上展示的FT-2000导弹

那么为何在这个时间推介这些导弹呢?笔者的推测是,还有不到两个月,珠海航展就要开幕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导弹出口企业,航天科工集团做一个大大的形象广告,还是可以理解的。

可惜的是,此次在“广告”中出现的导弹都已经多次在国内国际展会上亮相,虽然偶有斩获,但离“爆款热销”还有相当距离——相比之下,行情更好的C-705反舰导弹、FN-6/16肩射防空导弹(也是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等“热销”型号并未“曝光”。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与武器性能无关。军火贸易从来就不光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生意。很多时候,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会压倒军事需求。这次露面的导弹,都受此困扰。

近年来在国际新闻亮相最多的中国导弹大概就是FD-2000导弹,也就是“红旗-9”导弹的外销型号,中国与土耳其的防空导弹采购案上由于美国和北约的干涉已经陷入僵局,虽然赢得了竞标,但从土耳其和欧洲厂商重启谈判来看,FD-2000最终获得订单的希望已经不大。

早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FD-2000的前身FT-2000 “反辐射对空导弹”就已公开亮相,尽管这两种“红旗-9”的同胞兄弟“出道”很早,然而至今尚未取得任何国际市场的“战果”。

这当然不是因为红旗-9的性能不理想,它是当今世界上与“S-300PMU2”和“爱国者PAC-2+PAC-3”导弹系统齐名的国土防空利器,兼 具战术反导、打击飞机和防御巡航导弹的能力。但问题在于,购买FD-2000的国家,必须更新雷达、指挥控制系统、通讯系统……才能够支撑起“金字塔的塔 尖”。对于身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而言,这意味着政治上难以克服的阻碍。而对于另一些需要先进防空导弹的国家而言,更新甚至重建他们落后的国土防空信息系 统,资金又实在承受不起。囊中羞涩的缅甸目前就购买了相对简单的中国产凯山-1A导弹,这种导弹射程相对近,有较强的单独作战能力,与美国目前向伊拉克等 国推销的“霍克21”导弹类似。

换句话说,购买红旗-9的国家要具备两个特征:第一,与中国政治关系相对密切;第二,有足够的钱。目前,FD-2000除了在土耳其“一举成名天下知”外,还在向泰国推销,不过泰国最近手头也不宽裕,他们似乎也对便宜的凯山-1A更有兴趣。

缅甸、泰国先后因FD-2000价格实在太高,转为采购红旗-2“魔改型”——凯山-1A

中国军火的忠实用户巴基斯坦情况如何呢?据报道,巴基斯坦目前的防空系统十分落后,只有12个营老旧的“红旗-2”导弹。2003年至今,巴基斯坦 一直与中国商讨购买红旗-9事宜。在中国红旗-16的外销型LY-80推向市场后,巴基斯坦也提出了采购要求。不过,巴基斯坦经济不容乐观,是否能建立一 套“中国式”防空导弹系统,尚无法逆料。该国此前也曾考虑意大利“蝮蛇2000”防空导弹。

与FD-2000导弹的尴尬类似的还有C-602导弹,这种中国版“战斧”导弹在外销市场上也是看的人多,买的人没有。它的问题在于,首先,与中国 关系不够铁的国家别想买——这类武器可不是随便卖的,至今法国、德国、日本都没有买到“战斧”,只有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够资格购买。其次是C-602的价 格也不菲,中国武器的传统买家基本承担不起。除了巴基斯坦或许能通过“友情价”拿到它来对抗印度航母威胁外,暂时也找不到第二个够格的买主。

同样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困扰,销路不畅的还有红旗-10,或者叫FL-3000(网友戏称“要你命3000”)导弹。这种近防导弹采用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制导,是当今水面舰艇抗击来袭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最有效装备。

红旗-10导弹价格不菲,价格甚至超过美国“拉姆”导弹的45万美元一发

把图中的18联发射器装满,需要的资金可能比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海军的舰艇还贵

但是,这种看起来简单的导弹价格惊人。据美国媒体报道称,这是中国少见的比美国同类装备还要贵的导弹,美国早期的“拉姆”导弹价格约45万美元,后期Block2导弹美军自己的采购价达到100万美元,而FL-3000N导弹的单价可能在两者之间。

而且如此昂贵的导弹还只是一种点防空导弹,换句话来说只能掩护安装了这种导弹的舰艇本身,不能用来掩护舰队。如果是那些使用小型导弹艇的国家,甚至可能出现导弹的价格比搭载它的快艇还贵的情况……所以,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国海军自己,红旗-10还没有找到第二个买家。

反舰导弹是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重要优势项目。但是与我国现役主力反舰导弹鹰击-83采用相近技术的C-802A导弹的销售却似乎没有沾上光,倒是转为外销开发的C-705导弹因为价格便宜,性能超出用户预期等因素“卖爆款”。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鹰击-62是中国版的“反舰战斧”

战斧导弹具备潜在的战略武器价值(可能携带核弹头,难以拦截),因此至今也只有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获得此型导弹

鹰击-83是和美国RGM-84L“捕鲸叉”Block2改进思路类似的一种导弹。在外形、飞行速度方面与原型弹没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 智能化程度,并延长射程。根据这次新闻节目介绍,鹰击-83导弹已经具备航路规划能力,也就是说,它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次转向,回避迎击火力, 突防概率甚至高于苏联超音速反舰导弹。也就是说,虽然外形上看起来好像差别不大,但实际作战效能方面,鹰击-83或C-802A已经和前一代导弹不可同日 而语。

但问题在于,C-802A导弹多出来的这些性能,对于很多买反舰导弹只为解决有无问题的国家而言,恐怕没什么价值。目前世界上需要购买反舰导弹的国 家大多已经采购了法国的“飞鱼”、美国的“捕鲸叉”、俄罗斯的“天王星”,或者我国的“C-802”导弹,在这个几十年没有大规模海战的年代,升级换代这 些导弹的压力几乎没有。除非能像俄罗斯一样找到一个乐意花钱又对“航母杀手”之类噱头情有独钟的国家,否则C-802A的外销之路不容乐观。

同时,中国自己推出的专门外销的C-705导弹也蚕食了一部分C-802A的市场,这种小型导弹因为采用了类似“战斧”巡航导弹的布局方式,射程/ 重量比大幅度提高,射程居然高达120公里,而且价格便宜。对于那些主要装备导弹艇,假想敌也主要装备导弹艇的国家来说,C-705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装 备,不卖“爆款”才怪了。

而说到SY-400和BP-12A两种外销弹道导弹,从2010年首次露面以来,这两种导弹也尚未“开张”。这原因就更复杂一些。

法国“飞鱼”MM40导弹发射后进行转弯,类似的航路规划能力是新型反舰导弹的重要特征,具备此能力的导弹突防能力甚至强于靠速度硬冲的苏联超音速导弹

首先,这两种导弹的射程并没有太大区别,BP-12A的射程为280公里,SY-400导弹射程也达到200公里以上。BP-12A的战斗部重量 480公斤,SY-400的战斗部大小未知,但根据它的尺寸推测,战斗部重量应该在10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BP-12A比SY-400的优势除了射程 稍远一点,也就是投送同样重量的弹药时,成本更低一些(四套制导部件、四台较小的发动机和一套制导部件、一台较大的发动机相比)。

这两种导弹的性能似乎并未拉开很大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外销不畅是否与此有关呢?

中国M-20导弹,此型导弹也就是传闻称中国自用新型短程战术导弹“东风-12”,出口型可能如东风-11一样缩减了射程

BP-12A和SY-400导弹放在一起,看上去大小差别不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BP-12A的体积与M-20有较大的区别

BP-12A导弹可以视为M-20导弹的“缩水版”,购买国很难自行延长其射程

这就要说到限制出口武器性能的相关国际条约的限制了,国际军控条约禁止出口射程300公里以上的导弹,同时战斗部重量也被限制在500公斤以下。 BP-12A正好是达到了这个上限,而SY-400作为新一代“制导火箭弹”,性能与之相差并不远,这正说明,这个限制从技术上来讲是可笑的,但在商业上 却是致命的。

中国此前对巴基斯坦出口东风-11导弹时,曾经削减了它的射程,把射程从600公里降低为300公里。(后来巴基斯坦方面对我国的出口型导弹进行深 入研究后又自行研制出射程接近我国原装导弹的新型导弹,这是另一个故事)但BP-12A导弹却并不具备这样的可能,它的尺寸限制使它很难大幅度提高射程。

中国已经过了为了“小钱钱”,不顾风险扩散技术的时代了。很难指望给中国对“巴铁”之外的国家进行“超规格”军事技术援助。不论是BP- 12A,M-20还是B-611,这几款中国目前主要的出口型地对地导弹都是真正的“短程地地导弹”。对于那些需要对假想敌进行威慑的国家来说,这种导弹 实在是意义有限。

B-611M短程导弹,该导弹发展源自“红旗-2”导弹的地对地版本,同时又是BP-12A导弹的前身,也可以算是“红旗2超级魔改型”……

航天科工集团推出的SY300制导火箭弹

我国现役PHL-03火箭炮就是一种“12联装,300毫米火箭”,可以用于发射SY-3火箭弹,其射程可达150公里,精度50米,已经可以算迈入“精确制导”的门槛了

北方工业展示的SR-3火箭炮,口径280毫米,从种种迹象看,它也可能是解放军新一代远程火箭炮的原型,虽然口径稍微减小,但其射程肯定要大于300毫米火箭

国内自用新型模块化火箭炮,与出口的SR-5火箭炮类似,应该可以装填122毫米或者220毫米火箭弹

在卡扎菲死后,世界上主要需要地地导弹作为“不对称优势”来威慑世界大国的国家恐怕也只剩下了伊朗、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这其中朝鲜已经在世界范围 内经营起了一个红火的“导弹黑市”,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它提供的导弹尽管性能有限却完全不受国际条约限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伊朗目前就是朝鲜导弹 的最大客户,同时,它也成了朝鲜导弹的测试靶场。依托朝鲜技术,伊朗导弹目前拥有射程从150公里到2000公里的完整导弹系列。尽管技术水平还相对原 始,但足以让与之存在宗教和现实矛盾的海合会国家三思而后行,甚至可以打到欧洲南部。美国对此是十分担心的。

此外,中国弹道导弹还有一个传统用户,就是沙特阿拉伯。传闻他们已经连续数年向中国提出天价购买东风-21导弹取代其现役“东风3”中程导弹的请 求。不久前沙特还公开了自己东风3导弹上安装了沙林毒气弹头的消息。但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中国现在对于沙特的巨额美元现金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有兴趣了。出 于避免影响中东微妙局势的考虑,中国向沙特提供东风-21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但已经见识过射程2000公里的东风-3的沙特,也无疑不可能再回过头来 接受射程300公里的“小导弹”了。

而SY-400导弹的问题则在于:它是一种全新的武器系统,但却没有得到解放军自身的认可。我军目前装备的大口径火箭炮是300毫米“沙尘暴”火箭 炮,而未来则逐步替换为射程更远的新型模块化280毫米火箭炮。而且现役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甚至122毫米火箭炮都可以进行“精确化”改造,并不比 SY-400导弹的精度差了多少。再装备一种全新的400毫米火箭炮,且性能也没什么特别的又是,从经济性上讲恐怕有浪费的嫌疑。不过SY-400的研制 单位曾表示,该导弹可以融入我国现役的舰用垂直发射系统,这句话或许暴露了SY-400的研制初衷。

正是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原因,性能优秀的BP-12A和SY-400火箭到目前为止,恐怕还没有合适的买家,尤其是在解放军自己对装备这两种导弹也毫无兴趣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源自我国三代坦克选型失败项目的MBT-2000坦克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销量良好

中国外贸武器中这些性能优秀却难以推广的先进装备只得集体借国家媒体来向世界亮个相,不论如何,争取个好彩头也是好的。不过虽然对外销售方面这些中 国的高端武器战绩不佳,但研制这些武器的院所目前可是背靠着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市场之一,随着解放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我国的军火工业的形势还将继续红透 半边天。即使是在我军自用装备竞争中落败的“败者组”,在国际市场上也仍有独特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制造”席卷世界市场的一个隐喻。

中俄大客机的迷雾

在本周举行的上合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普京总统会晤后举办的发布会上首次谈及: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探讨高铁合作,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已经启动,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等大项目合作又取得新进展。

这其中“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据俄方报道,这个项目的大致内容是由中国的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生产俄“伊尔-96”客机。计划2020年-2026年前后开始生产,每年生产200架。

普京总统的专机就是一架伊尔-96

关于这一传闻,国内诸多媒体分析内容颇多,但是分析讨论大多集中在“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获得美国适航证”、“商飞能拿出多少钱来办这事”、“会不会影响C919”等问题上。

而笔者则认为,如果伊尔-96客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进生产,那么它的主要着眼点恐怕就是军事而不是商业。如果仅仅考虑商业,那么伊尔-96在华生产项目恐怕就没有什么希望。

被认为可能是俄战略空中指挥所的伊尔-96改进型飞机

何出此言,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战斗机发展史,可以与C-919和伊尔-96项目做个比较。1986年,中国开始研制歼-10战斗机。整个研制过程一波三折,直到2004年才开始列装部队。而在此之前,1992年中国向俄罗斯引进了苏-27战斗机。

当时曾有人提出,既然已经引进了苏-27,那么就应该停止歼-10的发展。据坊间传闻,当时的我国领导人被这一目光短浅的提议激怒,甚至摔了杯子。现在看来,歼-10战斗机和苏-27并行发展最后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而非互相竞争的关系。

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目前的主要飞机产品包括运-12F轻型运输机

直-9,直-19、直-15等型号的直升机

但哈飞其实是中国最早的大飞机生产厂商,图为改厂最初的主力产品轰-5

哈飞还是我国唯一自行研制的水上飞机水轰-5的“娘家”

那么在大飞机这个问题上,如今资金充裕的中国也一样可以采用这样的策略。伊尔-96作为一种大型宽体客机,不仅因为价格比空客、波音飞机便宜将近 1/3而具有优势。更可以作为空中加油机、大型预警机、大型侦察机乃至国家空中战略指挥所的理想平台。在中国与之体型类似的C929项目有眉目之前,伊尔 -96是有一定机会的。

而同时,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近年来只有与法国合作的直升机项目在进行。原有的轰炸机、水上飞机等大中型飞机生产经验和能力被闲置,如果能够通过伊尔 -96项目恢复和发展起来,那也是善莫大焉,且完全不影响中航集团和商飞集团的其他项目。尤其是商飞的C-919和C-929项目完全没有在哈飞厂进行。

当然,上述说法完全基于一个前提,就是伊尔-96引进工程要“短平快”,俄方需毫无保留的向我交付包括PS-90A发动机制造技术在内的所有关键技 术,就像当年移交SU-27的全套生产线一样。如果俄方继续拖延,那么随着C-919乃至更大型的C929项目的进展,中国对这种已经问世快20年的飞机 失去兴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沈飞引进苏-27战斗机后,仅仅几年,就成功仿制出国产歼-11,如今,换用国产发动机的歼-11B也已经投产

最近,普京成立了总统直管的军工委员会,这一事件并不突然。近年来俄罗斯军工项目进展缓慢,对外合作谈判反复无常。说到底是与俄罗斯此前军工混乱利 益关系有关,其国内形成了太多“吃军工”的利益集团,互相斗争,没有统一的指导。今天某工厂和中国合作搞个项目,明天项目搞了一半,厂领导被“斗”下去 了,然后项目就悬在那里没了下文,这样的事情近年来在中俄合作中并不少见。普京的总统直管委员会是否能扭转现在的混乱局面,我们可以静观其变。

近30年没有大规模海战,大多数国家无非是需要一种反舰导弹,至于性能如何,能打靶命中就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