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xploring the World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深圳代表中国未来经济的十大理由?

$
0
0
核心提示:因此,与其说全盘学习深圳,不如学习深圳精神,实事求是、又追求战略眼光,站在今天的台阶上遥看未来的天际线,唯有如此,才能找到中国未来30年的道路。​​​​
21世纪明天日报 柳叶刀

\

人均GDP超台湾,深圳代表中国未来?

2014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减速。特别是石油、钢铁、煤炭占比更高的省份更是如此,黑龙江GDP增速只有4.8%,河北只有5.8%,山西则只有6.1%,考 虑到一般省级增速比全国增速虚高1-2个百分点,其实际增速更差。实际上,吉林、宁夏、云南、甘肃等中西部省份的增速也远处于后10名,这说明,更低的经 济起点不代表就必然增速更快!​​​​中国未来何去何从?唯有产业升级!全国升级的头号样本是谁?深圳。​​

一、深圳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十大理由

​​​​深圳确实很牛!而且理由看起来非常充分:​​​​

首先,最高的人均GDP。2014 年,深圳人均GDP超过2.2万美金,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准,与葡萄牙、我国台湾地区相当,逼近韩国。在中国仅次于克拉玛依、鄂尔多斯、大庆等少数几 个资源城市,位居一二线城市中第一名。在这么高的基数下,上半年经济增速仍然高达8%,增速高于上海、北京和浙江!​​

其次,最高的人均收入。按人均收入,深圳2013年人均收入4.47万元,位居全国前20大城市第一名。

​​​​第三,深圳有中国最好的企业群。有IT行业的华为、中兴、腾讯,也有金融行业的平安、招商银行,还有房地产业的万科、中海地产、华侨城,顺丰、中集、迈瑞、比亚迪等也各具特色。而且,它们各种所有制都有,国企、私企、股份制都建设了较好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中国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上半年,深圳PCT专利申请量达到5261件,占全国比重为51.2%!除了华为中兴和腾讯外,众多小型创新企业不胜枚举。这种技术领先,反映在万元GDP的能耗、水耗、地耗上,也是全国最低。​​​​

第五,深圳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全国最低。2014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只有6.69%,全国最低。与之相比,武汉为25.97%,杭州为24.83%,北京有14.69%,上海也有12.22%,这种经济结构无疑是相当健康的,不会被房地产降价拖死。​​​​

第六,政府收支良好,负债很低。深 圳市长期以来基本能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甚至财政盈余。比如,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2.33亿元,增长2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 922.53亿元,增长27.8%——增速良好体现出企业经营效益较好,财政盈余也让地方债务处于非常可控的范围,深圳市级债务估计只有百亿级。

​​​​第七,政府效率位居第一。2013年北京社科院推出的《中国重点城市管理水平评价》显示,深圳在四十多个大中城市里,行政治理、社会管理等位居第一,高于北京、上海。​​​​

第八,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第二名。《福布斯》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深圳在100个城市里位居第二,这也是本地商业发达的重要理由。在这个数据背后,深圳的物流水平在四十多个大中城市里位居第一,金融指数位居第二,都是商业良好的具体支撑点。​​​​

第九,低端出口依赖性降低。由 于大量低端产业西迁,深圳人口增速下降,2011年、2012年、2013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速为历史最低,增速不到1%;而2003年至2004年,深圳 常住人口增速历史最高,超过10%,过去十年平均人口增速超过3%。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速,比台湾、韩国等同等发展阶段国家和 地区要潜力更大。​​​​

第十,环境友好全国领先。甚至有64的自然绿化率,主要城市里仅次于三亚,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中空气质量位居前五。​​​​

二、“双面深圳”的五个隐痛​​ ​​

从上面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深 圳不仅仅是一个特区,是特区里的特例,毕竟多个特区里只有深圳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它不断实现了产业升级,并且有标志性企业:最早的来料加工、进出口产业成 就了中集、富士康,到后来的初级家电制造成就了康佳,再到后来电信设备成就了华为、中兴,房地产业的发展成就了万科、中海、华侨城,再到互联网时代成就了 腾讯……深圳一直与时俱进,一直有优秀的企业萌发。这与深圳的政策、地理位置、政府效率、人才环境等密不可分,但是又超越了这些因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 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确实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其它省市产业升级的学习对象。​​ ​​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深圳是个案,有很多因素没有办法盲目去学习:​

第一,没有人告诉你,深圳很高的人均GDP背后,其实是“虚数”。2013 年深圳人均GDP按照常住人口1060万计算,但是,深圳其实总人口已经达到1800万,无疑,这个数据背后是有水分的。如果我们看到那些最好的企业,当 然人均创造的价值足够高,但是,关外依然有大量低端的工厂,这是“双面深圳”,深圳即使全面赶超台湾可能还需要3-5年。​​ ​​

第二,深圳的人口结构不具可持续性。2013年末,深圳16岁-39岁占就业人口超过七成,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超过90%,在全球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过去深圳的人口红利极大,未来则是要弥补的窟窿,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一样会波及深圳,其它地区学不来!​​ ​​

第三,深圳的产业结构仍然只是一个“小台湾”。2014 年上半年,深圳第一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659.92亿元,增长13.5%,其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57.0%,其占比与台 湾电子业占比相似;与之相比,第二大制造行业石化产业则只有193.67亿元。可以说,华为、中兴、富士康们仍然是深圳崛起的第一推动力。深圳也将面临台 湾一样的挑战,好在它正在从日韩、甚至欧美抢夺IT市场份额。但是,在全国怎么复制深圳?​​ ​​

第四,高科技产业就业容量有限,伦敦病待解。按 深圳市《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当年从事通信、软件和互联网等领域的就业约为20.2万人(华为中兴在深人数估计就超过10万),从事金融行业的约为 14.3万人,二者加和不到就业人口的6%;而从事批发零售的超过153万人,普通制造业的超过346万人……我们不难看到,高科技产业的容量非常有限。 就像是伦敦,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但是就业人数有限,财富落差反倒很大,难以普惠。深圳进一步的升级,就离不开更多高附加值企业,并较好地财富分 配。​​ ​​

第五,消费增长减速。由于贫富差距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自然难于持续高增长,今年上半年,深圳社消零总额为2215.11亿元,同比增长8.2%,已经与GDP增速相当,在全国大城市中增速也属较慢行列。​​ ​​

可 见,深圳当然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城市之一,特别是产业升级较好,能够跨入“发达经济体”行列,也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你今天看到的深圳是过 去30多年的成功,未必代表未来——即使是腾讯成立也已经16年了!而且,它自身也面临非常多新的挑战。因此,与其说全盘学习深圳,不如学习深圳精神,实 事求是、又追求战略眼光,站在今天的台阶上遥看未来的天际线,唯有如此,才能找到中国未来30年的道路。​​​​

中国各个城市的新市长们、新企业家们,谁愿意、谁能够面向未来15年,未来30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