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贴出几张照片,曝光了我国正在研制的直-18F型反潜直升机的01号原型机,直-18直升机的反潜型,网络上早有耳闻,它是中国在直-18直升机基础上自行研制的大型反潜直升机。根据网络图片判断,该机最早于2014年2月开始进行飞行测试。
直-18F的机体外形相当庞大,属于13吨级直升机,几乎是4吨级的直-9型直升机的两倍,能够携带大型搜索雷达、大型吊放的变深声呐,声呐浮标,以及鱼雷、深水炸弹、反舰导弹等武器,能够容纳更多的机载反潜电子设备和操作人员。
通过图片可以看出,直-18F在机头下颚处安装了一部大型搜索雷达,口径异常巨大,研判探测能力很强悍。雷达搜索能力对于反潜直升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当 今最先进的AIP动力系统的常规潜艇,虽然可以在水下连续潜伏十几天,但那只能低速机动,如需要进行高速战术动作,就必须上浮到通气管状态航行或充电,这 时反潜直升机就可以依靠全景扫描的机载雷达系统捕获警戒范围内的潜艇。根据中航集团发布的雷达产品性能,国产直升机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到150千米, 对隐身中型水面舰艇、导弹艇的探测距离约100公里,对掠海反舰导弹、潜艇通气管、潜望镜的探测距离为50公里左右。这种机头布置的大型搜索雷达,不仅可 以发现潜艇,而且可以作为舰载的侦察警戒机,为远程反舰导弹提供目标指示和中继制导。
直-18F机头右部外侧还安装了一台光电吊舱,用于光学搜潜等任务。机腹中部有一个直径很大的孔洞,研判这里安装着大型吊放变深声呐,可深入数百米海水 中,发现潜藏于变声层中的潜艇,弥补声呐浮标的不足。机身后部布置着4排8列声呐浮标发射筒,共可携带32枚声呐浮标。机身中部两个各有两个外挂架,可携 带反潜鱼雷,以及鹰击9系列空舰导弹。通过以上机载武器配置看出,直-18F是目前中国舰载直升机里起飞重量最大、续航时间最长、战术能力最全面、作战能 力最强的反潜直升机,说武装到牙齿也毫不过分。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反潜直升机里,也仅仅与欧洲EH-101重型反潜直升机不相上下,当然,技术水平另算。
如此大体形的反潜直升机,目前海军现役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都无法搭载,海军水面作战舰的主力反潜机,还要等待正在试飞的10吨级直-20通用直升机的反潜型 (外形极其酷似美国黑鹰直升机)。直-18F定型以后,暂时只能部署在辽宁舰和071型两栖攻击舰上,但这种大型直升机的续航时间很长,作战半径很大,能 有效扩展中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船对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的防护范围。
说到直-18F反潜直升机,就不能不提起直-8直升机的发展历程。直-8直升机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为执行远程运载火箭实验任务(718工程),从法 国引进的超黄蜂舰载直升机的国产化型号。由于当时中国海军缺少能够搭载直8这种级别直升机的大型舰艇,而主力水面舰上的起降甲板更适合搭载直-9之类的轻 型直升机,加之中国在大型直升机生产研发技术上的欠缺,所以直-8定型后,产量一直不大,先后只生产了大约15-20架。以至于有人这样嘲讽直8的母厂 ——昌河飞机制造厂: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厂(指人员最多,一万多人),从直8定型以来,每年只生产不到一架。
直到2004年珠海航展,中航集团推出了刚刚首飞的直-8F型大型直升机,标志着中国大型直升机技术获得了突破,自此进入直升机研发的自由时代。 直-8F于2004年8月28日首飞,主要换装加拿大普惠公司PT6B—67A发动机、复合材料桨叶和优化的机身,全面改善高原起降性能。2007年后,陆航、空军和海军的直-8F大批量出现,目前已超过百架。
直-18又称“直-8大改”,是在原来的直-8F的基础上,将主旋翼和尾浆换成复合材料,改进传动系统,更换大功率发动机,改进航电系统。将原机船型底改 为平底设计并取消浮筒,在机身两侧增设短翼,在机身短翼内安置起落架。网传新编号为直-18。目前直-18直升机有两个发展型号,一是直-18舰载预警 机,在机舱尾门位置安置一台可收缩的圆筒状预警雷达,此前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上面,已经看到过该机身影,预计直-18预警机将与从俄罗斯进口的卡-31 预警直升机搭配使用。直-18第二种发展型号就是本文里的舰载反潜直升机,由于未见官方宣布正式型号,估计暂时称之为“直-18F”吧,F就是“反潜”的 意思。
图片援引自@洋务先驱张之洞 网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e0b700102uysk.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