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xploring the World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用减法过日子

$
0
0

经常听见台湾朋友说“用减法过日子”。这话儿在那岛上应该算是文艺腔,意味着割舍生命里的不必要执着与贪恋,别给自己制造太多包袱,要轻轻松松 过日子,无欲则刚,朝着真正觉得有意义的目标轻身妙手地迈步踏前。台湾许多中年人,尤其文化中年人,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已经说了好多年好多年。

若把眼光从台湾转回香港,移回我日日夜夜生活的香港,移回我出生并生活了四五十年的香港,愈来愈发现“用减法过日子”亦跟自己非常贴近。然而这 个“减”字,往往是被迫的、强制的,并且具备一点点的闹剧甚至悲剧性质:不能不如此,没法不如此,这已成为无可奈何的一件事情。

什么是“港式减法”?

举 些具体的例子吧,譬如说,周末出游。以前难得有了一两天假期,不管是否拥有汽车,大可天地南北随意走动,港岛九龙新界,想去哪就去哪,不会去 得太困难,去到现场,亦不会觉得太难受。可是如今,不行了,已经愈来愈困难了,随心所欲已经愈来愈成为奢侈之事,只因,香港人口早已爆炸,长期的,过境 的,永久的,暂居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拥入香港,数目渐渐多到令香港接近“陆沉”。出门到底去哪里,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伤脑筋的选项。

去离岛 的大屿山走一转,搭乘圆圆小小的缆车,升到高空,俯瞰香港景色?可以,但你必须上山排队两小时,下山也排队两小时,然后始可享受那十来二 十分钟的车内宁静。等等等等等,是获得享受之前和之后的指定动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回苦等,总在心里暗暗用这句话鼓励自己;但鼓励了一次两 次三次之后,索性不鼓励了,索性放弃了,懒得再等了,生命苦短,不应把光阴岁月浪费在这么漫长而无趣的等待之上。如果我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带着女朋友 一起等待,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倒可把等待时光看待成谈情时光。然而,我老了,站在身边陪我一起苦等的亦是老妻,两人都等得不耐性,情绪来了,极容易随便 找个借口吵架,把气忿发泄在对方身上。所以,为了维护婚姻幸福,请相信我,千万别等待。

好吧,不去大屿山了,只去港岛南区的海洋公园,可以吗?当然可以,但,祝君好运,请做好心理准备,你同样需要等等等等等。搭巴士去,要等;搭巴士返,要等。到了公园门口,排队买票,要等;入了场,玩各式游戏,更要等。久候成为悲惨的指定动作。

到迪士尼乐园?命运相同,都要等等等等等。等个天长地久,等个没完没了,等到精疲力竭,等到根本没有心情享受乐园里的玩乐设施。

本 来嘛,等一下,没关系,世界各地的主题乐园都一样,愈好玩的地方愈要等,如同去吃一碗美味的名牌云吞面,往往亦要等。但问题是,在等待的时 候,会否因为被强横插队而心生愤怒、会否因为目睹孩子随地大小便而生起悲哀、会否被前后左右的人声杂声吵架声吵闹到心绪不定,效果便极不一样。等待多久是 一回事,在什么状况下等待又是另一回事。在我城,等待已成苦事。

以至于如果想到旺角购物、想到铜锣湾逛街、想到稍有名气甚至根本寂寂无名的食肆享受一顿早午晚餐,无不需要苦苦等候座位,或排队,或抢挤,最后,把座位弄到手了,亦需要在嘈杂的环境进食。

所 以,在“用减法过日子”的年代里,日常生活——其实不管是否假期——一旦考虑踏出家门,思考逻辑往往并非问自己想去哪里,而是首先提醒自己有 什么地方不能去、不应去、不敢去:大屿山不能去,尖沙咀不能去,旺角不能去,铜锣湾不能去,迪士尼不能去,海洋公园不能去,长沙湾深水埗油麻地不能去…… 想呀想,想到最后,干脆放弃,干脆把许许多多的本来应该不错的好去处排除在外,不敢光临,不愿踏足,宁愿清清静静地留在家中。

而家中,香港家中,一般就只有不到二十坪的空间,又窄又闷,但这已是你的唯一天堂。

用减法过日子。香港的现实,香港人的悲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