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 独立学者
2014年5月28日,有媒体微博@我,也许想让我关注或评论他们的报道:近日一些“首席经济学家”集体喊话降准,朱海就表示,很多降准呼声来自于房地 产、金融部门,他们有自己利益的考虑,决策者和公众应该擦亮眼睛,希望总理不要理睬这些呼声。结果我在评论后又重新原创一条微博,判断总理一定会降准(降 低存款准备金率):“每个人都从自己角度出发,总理必须从全局出发。所谓理性,就是在正确掌握全局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正确的行动。谁当总理谁降准,不管他今 天呼吁降还是不降。这是形势所迫。”“很多人只会套用经济学公式来谈中国问题,纸上谈兵,误国误己。殊不知经济学最应该研究的是各种环环相扣的变量和约束 条件。生活不是写诗生活是数字。经济学也不是写诗而是环环相扣的约束条件。无视普遍联系的各种现实约束关系,贸然呼吁房地产就让它死吧,是典型一叶障目不 见森林的非理性,盲人摸象。”仅仅48小时之后,我的判断就得到完全验证!有网站5月30日21:07发消息:“中国国务院周五(5月30日)在常务会议 中明确货币政策微调力度,明确对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一定比例的银行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国务院表示,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 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
30日下午3时左右还有搞经济研究和评论的朋友嘲笑我。我发了条微博:“有人说‘童老师,不是不 想接手,北京的房价是工薪阶层的老百姓接的住的吗?’我说:‘你认为接得住就真接得住,你认为接不住就真接不住。’说此话绝非唯心主义,而是牵涉到人生最 基本的预期管理和欲望管理。‘真实购买力’在预期与欲望管理面前有巨大弹性!”这条微博被这位朋友理解为我在呼吁别人入市以求抬升房价(通过这条微博要穿 过多少隐秘的“思维曲线”才能往这里想?),他在跟帖中揶揄我说:“童老师还是多呼吁央行降准,赶紧印钱,其他的都不管用。”我回应说:“我不用呼吁。我 说了,谁当总理谁降准。包括你去当总理,你也得降,哪怕你今天呼吁不降。”这位朋友嘲笑我“看低新总理的智慧,人家考虑的是软着陆,慢慢刺破地产泡沫。” 没想到6小时后就发出国务院降准的消息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一,诚如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的,泡沫没有破就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泡沫;二, 即使有泡沫,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也不能破,因为更大的泡沫在房地产补贴的制造业过剩(当然有一些是明知过剩只为圈地)。一旦房地产崩盘,紧接着就是金融和制 造业大崩盘。因此我在2014年3月的众筹文章《最好投资机会在看不透的灰度空间里》即已预言政府会救楼市。若不救,将是楼市崩盘大量失业银行大量呆坏 帐。这时屌丝能低价接盘?做梦!一是屌丝心态决定他们心里没底始终接不住,二是部分屌丝早已失业想接接不了,三是少数接盘者还是远见人。银行呆坏账咋办? 印钱充抵,于是迎来新一轮房价大涨而屌丝仍在失业或找工作(经济也像人生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垮掉容易恢复难)。有房人还是有房人屌丝则更惨。
还有一种不印钞的办法,就是听任一些银行破产。但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那时经济崩溃不说,直接受害的还是那些把钱存在银行的微产阶级,向银行借钱的有产阶级反倒又从中得利。还钱?没有。超出住宅用的房产你可以拿走,但卖不出去。最后还是得等经济复苏。谁的房子还是谁的房子!
更 早的5月20日,马光远还在曲解我的原意,说我既然对楼市(确切说是对大城市楼市——大焕注)如此乐观,为何还呼吁救市?我说我从没呼吁救市,不要偷换概 念。我说会救市,不说要救市。会和要,大家都认得。此前的救市,包括一些城市放开限购、住建部表示除北上广深外其它城市限购可自行调节,都应验了我此前 “北上广深一时难放开限购以防三四线城市加速崩盘的判断”。
事实上,我在2010年8月写就、2011年10月出版的《世纪大迁徙——决 定中国命运的大城市化》一书里即已警告小城镇大跃进损失将可能超过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小三线建设;2011年2月11日给《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文章也预言限 购限贷造成的三四线楼市过剩危害远大于一线城市楼价上涨;2012年11月出版的《穷思维富思维》则详细分析了房地产补贴工业,经济绑架房地产,然后房地 产反过来绑架金融和经济的逻辑关系,告诫大家,当下中国经济逻辑不允许房价停下来等收入增长,只能让收入追房价(包括解放和释放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资产性 收入),否则将是社会共同的灾难。当然,前提是如今楼市还没有整体过剩,否则就是观音菩萨和王母娘娘也救不了。
这个时代很有意思,很多人 一遇到问题潜意识里仍然充满“阶级斗争”思维,经济问题政治化,以为一切都是“利益集团”在搞鬼。从屌丝到学者,都充满了类似心态,巴不得崩盘一次推倒重 来,殊不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碎得最快最惨的往往是那些“壳”最薄弱的屌丝阶层本身!政治解决不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政治化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只不过 会使一些人心理感觉更好,以为富人真的崩溃了。类似阿Q。我不好你不要比我更好就好。事实上陈志武领衔的量化历史研究证明,体制变革和改朝换代都改变不了 阶层世袭。本人进一步研究发现,是阶层和族群文化的思维习惯决定了人的命运。
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在野心态”弥漫中国。在朝和在野有 什么不同?在朝要兼顾,要平衡各方利益,既担心银行破产中央要买单(最终还是全民买单),也担心民众失业社会不安定。在野则可以只顾自己甚至不惜通过“破 坏性建设”乃至于通过破坏本身达到一己之目的。本人并非骨头轻,“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而是自我定位为独立学者,就应该超脱一切利益群体, “杀戮权贵杀戮民粹杀戮假道学”,只专业专注于事实真相本身。
最后说一说问题研究的方法和范式。很多经济学家和经济评论者只从本本主义出 发,简单套用经济学理论、公式、曲线、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等,其实全是扯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条河,都是遇到不同的阻力 绕着不同的弯;按简单房价收入比的话,孟买房价早在2008年就达到6万元人民币,早该崩盘几回了。我这个无线电本科毕业、至今只有本科文凭、没有任何经 济学理论、没有读过洛克、哈耶克、科斯、库勒、凯恩斯等等着名经济学家任何理论、同时出身贫寒没有任何官方背景(含官方消息背景)的实践派,比起那些理论 派和“官方消息派”最大的不同和优势是:我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尺子”,但我清晰地知道我们遇到的阻力在哪里!我的眼里只有问题,没有主义和理论。立根 只在问题中,十年八年甚至十几几十年咬定问题不放松。而他们手中握有无数的理论、无数的大道小道消息,却往往不知道问题要害在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