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xploring the World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关于Su-35S

$
0
0

2995456702255193852

Su-30SM 是 Su-30MKI 的毛子版,2012 年下单,预期 2015 年交付。Su-30MKI/SM 的三翼面设计源自 Su-27K/33,通过将升力中心向前移动补偿双座型航电重量增加造成的重心变化,最大限度维持机动能力,但体重增加和波阻上升的事实终究无法改变,各型 Su-30 的飞行性能与单座版 “侧卫” 相比均显著下降。

794603859354364461

Su-35S/BM

2142587522821656828

Su-34

2526519390972899739

Su-34 PESA

Su-30SM 空战不如 Su-35S/BM (上),对地打击逊色于 Su-34,得到俄军垂青的理由只有一个,省钱。Su-30SM 与 Su-30MKI 共用基本设计及生产线,可充分利用大象国 “侧卫” 订单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未来的升级改进资金亦有保障,熊国海军准备以 MiG-29K 替换 Su-33,同样基于 “勤俭持家” 的逻辑。Su-30SM 由负责 Su-30MKI 的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生产,其装配线依靠大象国资金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转,按时交货不成问题。

2050826680414157475

Su-35BM/S 由共青城制造厂生产。该厂自完成共军 Su-30MKK/MK2 交付任务后长期处于饥荒状态,越南,委内瑞拉等国的寥寥数十架订单纯属杯水车薪,生产线开工不足,设备严重老化,毛子使出吃奶的力气向兔子推销 “超级侧卫”,不过是想让兔子掏钱帮助其更新设备,招募员工,降低熊版 Su-35S 的项目单价而已,如果能将兔版 Su-35S 的后续升级合同顺手收入囊中自然更好不过。兔子可没有这么容易被忽悠。

3264546779990536858

Su-35S 的 “雪豹” 雷达号称能探测到 200 海里外 RCS 值 3 平方米,迎头飞向 Su-35S 的目标,但前提是全部雷达能量被集中到 100 平方度的空域内。要保证对 200 海里处各飞行高度的有效覆盖,“雪豹”必须在 垂直方向上维持 3 度有余的搜索宽度 (假定目标飞行高度不超过 20000 米),100 平方度由此换算为 30 度搜索扇面,仅为 AN/APG-77 型 AESA 雷达 120 度典型搜索扇面的 1/4。换言之,视距的增加乃以视野变窄为代价获得,若将搜索扇面增大至 120 度,“雪豹” 对 3 平方米级目标的截获距离将从 200 海里级下滑至 140 海里级,对 1 平方米/0 分贝级目标的截获距离不超过 110 海里,与 AN/APG-77 相当,依靠 55% 的额外发射功率和面积更大的天线阵列勉强实现了与 AN/APG-77 相当的探测能力 (注意毛子尽管可劲吹嘘,官方宣传材料里却从未有过 “雪豹” 性能优于 AN/APG-77 的表示)。

4822792251060515541

共军进口的 “侧卫” 配备 N001/001VE/VEP (27/30MKK/30MK2) 卡塞格林天线机械扫描雷达,系统单程信号损失 9.0 分贝,峰值功率 4.0 千瓦,平均功率 1.0 千瓦,性能与 F-14D 的 AN/APG-71 相比也颇有差距 (单程信号损失 9.0 分贝,峰值功率 10.2 千瓦,平均功率 7.0 千瓦,对相同目标的探测半径比 N001/001VE/VEP 高出大约 3/5)。

1682375935899981949

F-14D 的 AN/APG-71

兔版 Su-35 的谣言已经有差不多 20 年的历史,上世纪 90 年代的版本将配备 N011 平板缝隙阵雷达,突起于阵面之上的乃是 L 波段敌我识别天线。N011 峰值功率 8.0 千瓦,平均功率 2.0 千瓦,系统单程信号损失 9.0 分贝,与 N001 相比性能并未明显改善 (探测半径仅增加 19%)。

1028791039895497650

据称为 Su-30MK3 研制的 Zhuk MSF 型 PESA (模型),直径 980 毫米,阵元 1662 个,峰值功率 8 千瓦,平均功率 2 千瓦,性能较 N011M BARS 略胜一筹。请问 MK3 何在?

1370220186727949217
Su-30MKI 的 N011M BARS,以 N011 平板缝隙阵雷达的基本架构为基础,代之以 PESA 天线,基本型峰值功率 4.8 千瓦,平均功率 1.2 千瓦,改进型峰值功率 6.5 千瓦,平均功率 1.6 千瓦,系统单程信号损失 3.0 分贝,改进型探测半径约为 “雪豹” 的 3/4。“雪豹” 强大的发射功率导致系统单程噪声较 BARS 提高约 0.5 分贝,但平均功率孔径增长幅度达到 5 分贝,峰值功率孔径亦提升 4.6 分贝之多,总体而言有赚无赔。

新世纪伊始即交付共军进行测试的 N001VE PERO 反射式 PESA,基本型沿用 N001 的大量部件,峰值功率 4.0 千瓦,平均功率 1.0 千瓦,系统单程信号损失 9.0 分贝,到共军手里很容易就能升级至峰值功率 10 千瓦级,单程信号损失 3.0-3.5 分贝级 (反射式 PESA 接收方向上的信号损失高于透镜式,但发射方向上由于省略了一级馈电,信号损失小于透镜式,总体而言二者系统内部信号损失没有本质差异),性能压倒 BARS 的水平 (提升功率不涉及移相器及其馈电系统的改动,只需更换 TWT),将峰值功率提升至 20 千瓦级亦不存在太大困难,主要瓶颈在于载机平台的电气功率而非雷达系统本身。

按照毛子的宣传,兔版 Su-35 迟迟不见动静的原因是毛子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不愿出售其 “压箱底” 的现代化作战飞机,事实真相恰恰相反。沈霍伊仿制 “侧卫” 成功后兔子已经完全失去了进口熊国战机的兴趣,采购 Su-30MKK/MK2 只是为了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的急需,如果现在还有人认为兔子有必要/意愿购买鸡肋到顶点的 Su-35S,只能说实在太傻太天真。

PS
AN/APG-71 数据有猫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