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一则“联姻”消息正式公布,对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来说,这则消息足以引发波澜,甚至会对中国航空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这则消息是,河南欧贝飞机公司(下称“欧贝飞机”)与俄罗斯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下称“苏霍伊”) 郑州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以购买100架苏霍伊超级飞机(SSJ-100)为“聘礼”,“迎娶”该型机总装线并落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 价值约为200亿人民币。此次谅解备忘录签署后,还将于5月份签署进一步的合作协议,而其余两家参与的国内企业天利航空和圆斐航空,将作为本项目后续商务 和项目实施的技术顾问。
据了解,欧贝公司是由上海裕淼资本投资创立,而裕淼资本此前是专注于投资中国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近几年看中了郑州航空港区的航空制造发展机遇,将关 注重点转向了航空产业链,先后利用在郑州注册的欧贝飞机介入了飞机维修和私人飞机的销售代理业务。今年年初,欧贝公司取得了钻石飞机公司一种4座小型私人 飞机的代理权,并投资3000万元在航空港区建立钻石旗舰店,并计划在南阳、洛阳、安阳等机场建立飞机6S店,铺设河南全省集托管、维修、改装、喷涂、航 材保障、航线申请、飞行员培训为一体的一站式保障体系。此次与苏霍伊的合作,欧贝飞机将其产业链拓展到航空制造和运营。据悉,裕淼资本还计划申请筹建低成 本航空公司,此次购买的100架飞机也是为将来做准备。
苏霍伊的母公司苏霍伊设计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生产的战斗机居全球第三位,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军机研制机构。苏 联解体后,俄罗斯抛弃了苏联时期设计理念,借鉴西方技术和创意,与美国波音公司合作研发SSJ-100支线客机,研发费用约14亿美元,俄罗斯用其代替苏 联时期生产的老式图-134客机。俄罗斯对此型飞机的长远规划是2029年前售出800架飞机,并为此进行了亚洲巡回展示飞行。在2012年中国珠海航展 上,苏霍伊也大力进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期间先后超过8架国内航空公司与苏霍伊进行了初步的谈判。
河南省民航办副主任康省桢表示:“这一项目如果能够落地,对河南意义重大,这将改变我省没有民航大飞机整机制造业的局面” ;“郑州也因此有可能成为继天津、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100座级客机总装线的城市”。
然而在考虑影响民用航空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时不得不考虑国家的政治要素。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3-2020年)》,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由国家发布的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规划,对指导和促进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确立了至 2020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目标,在民用飞机产业化方面要实现重大跨越,C919大型客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新舟”涡桨支线飞机等一批重点 产品实现产业化,形成“一干两支”产品系列。
河南省引进SSJ-100支线客机总装线的动作,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国家“一干两支”国产客机的战略部署。有航空制造业内人士分析,我国航空工业的发 展,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国际合作,应按国家整体规划发展,而不是按照地方政府的利益格局需求各自为战。无论是此前专注于投资的裕淼资本还是近两年在郑州注 册的欧贝飞机,其参与航空研发制造和运营的能力不得不让人心存疑虑。飞机制造和运营等一系列产业链的专业性要求极高,而河南郑州目前并不具备产业基础和人 才基础,其发展前景也令人担忧。
此外,空客在天津总装厂出厂的飞机基本上全部交付给了中国的航空公司,那欧贝飞机和苏霍伊乃至河南省都要认真考虑总装后的SSJ-100市场前景将何 去何从。尽管中国民航局和业内人士一直强调和呼吁我们要大力发展支线航空,但目前来看,在中国发展支线航空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何况在支线客机销售方 面,支线客机巨头庞巴迪和巴航工业也在不竭余力地开拓着中国支线客机市场。(鸣谢:中国航空报 韩榕)
————————–
十年磨一剑,根据现有报道,首批国产新支线ARJ21-700飞机将于年内交付成都航空公司,2014年将是ARJ21载入史册的“交付元年”。但是3月 22日,一则“河南欧贝牵手俄罗斯苏霍伊拟在郑州建SSJ100支线客机总装线”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在国产支线客机ARJ21即将交付之 时,中国企业舍近求远呢?除了SSJ100,ARJ21的对手还包括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RJ系列飞机、庞巴迪宇航集团CRJ系列飞机,以及正在研制中的日 本三菱公司MRJ飞机。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和“围剿”,中国国产客机前景如何?值得探讨。
对于军事迷来说,“苏霍伊”并不陌生,其母公司苏霍伊设计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主要是军机,包括苏-25、苏-30、苏-27、苏-35和T-50型等十余种,中国空军曾经引进著名的苏-27、苏-30系列战机,并且近年来盛传还要购买苏-35战机。
中国空军与苏霍伊合作并不新鲜,但中国民企引进苏霍伊客机倒是第一次。此次河南引进的SSJ-100是由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设计制造的一款百座级支线客机,目前已销往俄罗斯、美国、泰国、印尼等多个国家。
河南欧贝飞机公司以购买100架苏霍伊超级飞机为条件,与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合作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组建SSJ-100绿皮飞机交付中心和总装线,其中交付中心计划2016年投产,总装线计划2018年建成。
据了解,一架SSJ-100型飞机报价约3550万美元,100架总价值约为200亿人民币,这款支线客机涵盖65~95座,而ARJ21为90-105座级,可以说,两者的定位重合,此次河南引进SSJ100,对中国民机制造是不小的挑战。
河南为何引进SSJ100?据称,河南省引进大飞机总装线项目的愿望强烈,早在此前郑州曾努力争取波音总装线落户,但没有成功,而此次与苏霍伊的“联姻”是在天利航空的牵线撮合下得以达成。
此次合作如果成功,将结束河南省没有民航大飞机整机制造业的历史。省民航办副主任康省桢指出,目前,天津有空客飞机的总装线,上海有国产民用客机C919的生产制造,“郑州也因此有可能成为继天津、上海之后,国内第三家拥有100座级客机总装线的城市。”
而且,一个飞机组装制造项目的落地,能拉动当地四五十万人的就业,飞机的组装制造,还能培育一大批高技术蓝领产业工人,这也必将提升河南省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ARJ21作为中国“一干两支”战略中的支线客机,在中国发展民用飞机方面意义重大,在考虑影响民用航空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时不得不考虑国家的政治要素。
中航工业掌门人林左鸣曾说过,ARJ21飞机承载着中国民机产业的希望,是中国航空工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发展民用飞机的关键之举。
在中国商飞编写的《追梦大飞机》一书中,对ARJ21的意义做出了深刻阐述:ARJ21是中国民机产业的开路先锋,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ARJ21是我国建立民机产业体系的平台和载体,为国产民机的研制和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该项目充分验证并提升了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水平和能力,也让我们看清了研制中的不足,为C919大飞机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第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ARJ21代表着能够应对21世纪国际环境的高科技产品,是符合国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等要求的创新型项目。
第三,ARJ21项目有助于提升大型民机产业体系中所包含的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适航取证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国际供应商管理能力,进而形成支撑航空工业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条。
第四,航空人才的培养,人才紧缺一直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面临的难题,ARJ21的研制过程中锻炼培养了大批设计、制造、管理优秀人才。锻炼了一支飞机研制的队伍,这将有力推动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
有评论指出,在深浅难测的中国市场上,仅凭飞机本身的优劣,并不足以预测未来态势及竞争结果,飞机之外的较量甚至更能决定输赢成败。
河南省引进SSJ-100支线客机总装线的动作,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国家“一干两支”国产客机的战略部署。有航空制造业内人士分析,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国际合作,应按国家整体规划发展,而不是按照地方政府的利益格局需求各自为战。
除了最近打入中国市场的苏霍伊SSJ100之外,目前中国的支线客机市场可谓是群雄逐鹿,巴西航空工业,加拿大庞巴迪都虎视眈眈,布局市场,甚至我们的邻居日本也在全力发展支线客机,瞄准越来越火爆的支线客机市场。
据庞巴迪中国官网透露,目前有30多架该公司生产的支线飞机在中国运营。客户包括山东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华夏航空、中国东方云南航空公司、立荣航空等。
国外支线客机生产商凭借领先优势,早早在中国市场布局,ARJ21甫一出世便面临着行业大鳄的围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支持国产民机的发展,中国民机注定受制于人。
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中国分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据其官网消息,截至2013年4月30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161架飞机的确认定单,其中包括46架ERJ 145,85架E-190及30架公务机。其中136架飞机已交付客户使用。
而且,巴西航还很重视中国本土化经营,早在2002年,它与中航工业合作,在哈尔滨成立了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进行ERJ-145喷气飞机的整机生产。
据报道,安博威已完成向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和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全部16架飞机的交付任务。海南航空集团ERJ145喷气飞机定单 的生产任务也由哈尔滨安博威承担。截至2011年4月30日,已有25架飞机成功交付给海航旗下的天津航空有限公司。目前,哈尔滨安博威已为中国市场交付 ERJ145喷气飞机41架。
与此同时,我们的东瀛近邻日本也没闲着,据外媒报道,日本首款喷气式支线客机MRJ进入了试验机最后组装阶段,预计2015年4~6月实现首飞,在2017年4~6月实现首架交付。
此前该项目已三次宣布计划延期。即使此次能按计划完成首飞,MRJ在交付之前还将面临试飞和安全性证明的考验。据了解,MRJ首飞和机体交付比原计划推迟了三年半左右,修改制造工序和确保零部件安全等工作耗费了较长时间。
总结
正如《追梦大飞机》一书所说:“研制一款国际标准的民用飞机,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如何,100架SSJ-100飞机订单和引进来 的总装线都将对中国的航空业格局产生影响。无论SSJ-100总装线能否顺利落户郑州、能否对国产支线客机产生冲击,压力说不准就成了动力,促使我国国产 民用航空制造业一飞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