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xploring the World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IM,SNS和微信

$
0
0

author: 宋春林

越来越讨厌QQ这样的IM工具了。QQ「滴滴滴滴滴滴」的消息声是我最深恶痛绝的,作为一款聊天工具,这一点也不优雅。一条消息,响六声「滴」,我不知道 QQ的产品经理是怎么选择这样一个「摄人心魂」的提示音的。这样的提示音在心理上很诱人,似乎给人带来快感,这种快感混合着被关注、远离孤独以及中国人喜 欢的热闹感,抓住了人性的弱点。QQ在中国压倒性的优势让大家都已经对这个提示音习以为常了,这也契合了中国社会聒噪的文化。但是我很讨厌,我希望的交流 是安静理性的探讨,所以我聊QQ的时候多是关闭了声音的。

我不喜欢聊QQ,还因为这是一种碎片化的交流方式。我希望正式的交流是有深度的交流。一条QQ消息发过来,你必须立即回复,这会压缩思考的时间。而聊过之 后,那一条条消息都雁过无痕,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万一打错了字,说错了话,也没有补救的机会。写信就不一样了,可以斟酌字句,梳理逻辑,在网络时 代邮件就是书信最好的替代品。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交流的内容变得有条理,质量也随之提高。如果是紧急的事情,需要即时的交流,我更喜欢打电话,这比聊 QQ高效。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QQ以及微信这些通信工具的优势是即时到达和回复。但是这真的是好事吗?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回复的?如果真的必须回复,打电话是不 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呢?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是随时联网。因此,假如一个人真的是随时在线,而他认识的人又喜欢用IM工具联系他,那QQ、微信无疑会把他的时 间碎片化。而且QQ这种廉价的交流方式让人懒于思考,交流也随之变得廉价。以我个人经验,在QQ上问我问题的,多是搜索引擎就能解决的初级问题。假如TA 有把这个问题组织成稍长的语言段落的欲望,或许问题就自己解决了。因为有这种意识的人,通常有很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如果不是聊得来的朋友或者中意的姑娘, 我是很讨厌聊QQ的。

最近把QQ空间和人人也关闭了,SNS也越来越没意思了。之前隐藏了很多人的信息,然后特别关心了一些朋友的信息。后来发现我真正关心的人反而不怎么在空 间发布动态 ,而太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在我空间的Timeline,于是索性关闭了。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转发一些无脑的心灵鸡汤,一些未经求证的谣言以及一些信誓旦旦 的灵丹妙药。这些笨蛋中有的甚至已经和我一样上了研究生,看来笨不笨和学历是没有关系的,和成绩也没有关系。当然看到我这句话的人也不要多想,能来看我博 客的人都不是笨蛋。

人人网则更糟糕,一毕业就几乎没有人用了。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不用了,单就产品而言,人人网的体验无疑是非常糟糕的,完全没有QQ空间好用。人人网一直背 着抄袭Facebook的恶名,但是它又抄得不彻底,所以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怪物模样。我最希望人人网改变的功能,比如对特定人发布消息,限制主页访问,删 照片和好友简单化(删除每个好友或者照片都要输入汉字验证码,真是反人类),对Timeline限定(比如仅限原创或非公众号)……过了大学四年,还是老 样子。其实我很好奇,要是王兴当年没有卖校内,人人网会不会也是今天这样子?不过那样的话,就可能少了一个美团网了……

那些离开人人网的同学,很多去了新浪微博。我一开始对新浪微博是没有好感的,直到去年才开始用,发现它已经进化的相当不错了。于是我优化了自己的关注,设 置了分组,以为能获得有用的信息。实际证明所获的价值内容依然少,但这种「少」,比起QQ空间和人人网来讲还是要多一些的。至少很多官方账号、知识分子和 有趣的人都在用微博。微博就像是一个大的社会,比起人人网和QQ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微博也有问题,除了SNS一贯的碎片化问题,不支持注销也是其中 一个。我发的微博不多,很多时候第一天发第二天就删了,微博对我来讲,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碎片化泛滥的世界,我需要有深度的东西,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我要远离QQ和SNS,少用微博,多写博客。我也读博客,特别是学术界同行和英语世界的 牛人博客。总有人感叹博客的时代过去了,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我发现很多比我年纪小很多的人都在开博客、写博客,英语世界里长期更新的博客则更多。博客的 生命力一定会比碎片化的SNS长久。

最后说说微信,这是一个不同于QQ、微博、人人和空间任何一种形态的产品。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微信。它是一个强大的通讯工具,文字、语音、通话、视频、图 片这些几乎囊括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交流需求;它是一个招人喜欢的SNS工具,朋友圈简单的逻辑让我每天都会打开看看;它有丰富服务号,我现在查银行账 户直接就用微信,消费了也会第一时间收到微信提醒;它有很多有价值的服务号,要不是因为和菜头这个家伙只在微信发文章,我说不定就不用微信了;微信支付的 强势进入给人无限遐想;还有扫一扫街景、扫码、封面和翻译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微信的体量足够大,但是也足够简单好用,我觉得这是微信最伟大的地方。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567

Trending Articles